第九十章 四喜帶著參軍夢離世(第2/2頁)
章節報錯
起初,人們聽他說想去參軍,都不當回事,還怪里怪氣地說:“你這樣子呀,能當兵,鬼都可以了。”
小孩子們也取笑他:“像個鐵漢,還想去參軍?”
鐵漢就是瘦骨如柴的意思。往後,鐵漢就成了四喜的外號。但鐵漢真不愧是鐵漢,從不氣妥,只要有點力氣,總是穿得齊整,走得筆挺。時間久了,待他再說想當兵或去參軍的話,大家就很痛惜地說:“好啊,好啊,當兵好啊,像你大哥一樣今後當個軍官。”
只是當他吃完飯,把碗敲得天響的時候,人都知他活不長久了。他自己也似乎聆聽到死亡的腳步聲。他不想聽到那個聲音,由此把碗敲得天響,好淹沒那個聲音,他就聽不著,就不擔心死亡會靠近。可死亡還是一日日地靠近了。
突然,有一天,故河口的夜晚寂靜了。於幽暗的夜幕中,於嘯嘯的樹林中,人們再也聽不到那種敲碗的聲音了。人們默然地來到他的家,用個白匣子將他裝好,埋葬了。
鐵漢是典型的化生子,十四歲。太小的死了,不會鬧心,太大了,成人了,也不叫人多惋惜心痛。只有這個年歲的死了,才真叫人斷肝斷肺。人們都跟在他身後哭。只是埋葬之後,就無人再哭。因為故河口有個風俗,死去的化生子葬下後還哭,是不吉利的,家裡又會出一個化生子。
所以,肖立紅探親回來,藏在肖伯母的屋裡不出來,哭他死去的弟弟鐵漢,鄉親們並不喜歡。礙於肖立紅很少回家,還是部隊幹部,肖伯母也是村上幹部,不好明說。隊里人就張三王五的無不安置飯菜,為肖立紅接風洗塵,以沖沖氣氛,免得他把那死去的鐵漢哭回來,哪個還得安寧。
以前故河口有個傳說,一個女子死了,她的男人每夜藏在房間哭,哭啊哭的。有天他的家人回屋,就看見死去的女子在廚房做飯,嚇得清喊出鬼。而女子聽著聲音,哞地不見了,只剩那男人還伸著頭朝外面張望,邊望邊叫:“我女人,我女人,她在哪裡?哪裡呢?我怎麼沒看到?”
從那之後,那家的男人就有點魂不守舍的,總巴望他那死去的老婆哪天真的能回來。就此病了,不久真的追隨死去的老婆大人去,也英年早逝。這在故河口視為討債鬼。討錢債,討情債,這男人前世欠女人的唄,在生還不了,死了還。視為不吉利。倘不是男子總在家哭,怎會把死去的老婆哭回來,帶走了自己的命。留下的孤兒老母該如何辦,活生生的人間悲劇。
由此往後,故河口就明文規定,死去的化生子從下葬之日起,無論家裡多麼親的人,都不能哭。哭的話會把死人哭回來,家裡就不得安寧了,村莊也就不得安寧了。有的甚至在家搬床搬櫃,出活鬼,整夜不消停,嚇得人是有家不敢歸,嚇得隔壁三家都繞道走,比小鬼抬床厲害多了。那樣的鬼被故河口人稱做惡鬼。要齊心協力的驅逐惡鬼出村莊。
所以,肖伯父肖伯母以及肖立紅的新女友,都勸他出去走走,不要總不出門,藏在房間哭。把死去的四喜哭了回來,可不得了!再說,鄉親們的盛情怎能推卻。部隊當兵的軍官,比起公家人還受人敬重。可玩歸玩,吃歸吃,喝歸喝,傍晚回家又要哭一場。
因為肖立紅在吃飯時又從鄉親們口中聽到了些有關他弟弟四喜的事……
四喜從小仰慕當兵的大哥,憧憬有天像大哥一樣當個兵。這是隊里人早都知道的。那個時候,哪個孩子不憧憬當兵。只不過長大了,有別的方向了。先前寫過,那時參軍的條件非常高,社會背景要好,家庭成分要好,貧下中農才可,身體體能幾項指標要達標等。我父親就是最後血糖指標不達標被刷下來的。腸胃也不大好。其實父親的身體狀況在參軍體檢時基本顯露出來了,只是大家都沒有留意在心。四喜的成分都好,只是個病秧子,身體不好,能當兵嗎?
人一聽說四喜要去當兵,總笑話他:“四喜,就你這身體,想去當兵,做夢呢你?”
聽人家這樣說,四喜挺鬱悶,一段時間變得極孤僻,也不大唱歌了。身體不好,當個文藝兵總可吧。可人家說文藝兵也不行,當兵的身體要特棒,你這樣的身體,怎麼都不行,你以為會唱歌就能當文藝兵?
但有某個太陽高照,孩子們聚在一起玩打仗時,四喜會悄悄地上前去,躲在樹蔭下,遠遠的望著他們。分析他們的戰鬥形式,估摸誰會贏誰會輸。其實他心中非常想加入他們的戰鬥,那可是當兵最切實的演習。只是那些健康的孩子們會將他摔倒在地的,摔傷了摔破皮了,好久都不得好。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沒有力氣,摔倒了爬都爬不起來。他很想跟他們說,他也能打仗,能當指揮官。可孩子們根本不理會他。
有個老農經過,他就上前去跟老農說:“大伯,我長大了,就去當兵,我想穿那身軍裝,跟我大哥一樣,您老說,行不?”
大伯聽了,很心酸,就說:“四喜,你若真想去當兵,就快快好起來,等你大哥探親再回來,就帶你去。”
四喜聽了,便快樂地跑進樹林去唱歌。聲音深情而憂傷,又特別的清幽嘹亮。都不知他哪裡會唱得那麼多歌。山歌,情歌,軍歌,都會唱。要不是如此病著,他該是隊裡最優美而文雅的唱歌王子。他以為自己真的會好起來,每天興高采烈的去樹林唱歌,直等著某天他大哥探親回來帶他去參軍。沒想,他大哥是回來了,他卻死了。
聽到鄉親們說起四喜的這些日常點滴,肖立紅忍不住失聲痛哭。新女友怎麼勸也勸不住,肖伯母也勸不住。
肖立紅心底的悲悽,不只為四喜,是為鄉村裡每年懷揣夢想而離去的少兒們。那時死個小孩太尋常了。誰知道他們有沒有夢想啊。那時農村的醫藥水平太差,醫術落後,人的思想愚昧,隨便一個病,就信神信鬼信命的,不去治療,就將人的命奪去了。四喜的參軍夢只有在陰間去現實了。肖立紅想起來如何不痛哭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