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兵進北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玄德公,大局已定,何不早降?”春日,尚且寒冷的天氣中,聞渡坐在馬上抱拳施禮道:“如今整個中原都已經被我軍佔據,你們所能依靠的不過就是一個北海國境,城牆再怎麼堅固,也擋不住我麾下萬千雄兵,玄德公乃是大仁大義之人,必定不願看見生靈塗炭吧?老弟懇請玄德公快快開門獻降吧。”
“賢弟,劉備雖已三旬之齡,但是心中熱血還未散盡,手中有寶劍、身邊有兄弟、背後有天子,何嘗不敢奮戰至死?”
“我相信!”聞渡一如往常的看著劉備說:“當年玄德公雖然織蓆販履,窮困潦倒,但是自打黃巾起義後,你結交雲長、翼德,帶領千餘人就敢四處征戰,為的就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後來討董聯盟中,你三兄弟不懼各路諸侯嘲笑,於虎牢關前敢直面天下無雙的呂布,如不是有勇有謀。
你見過了太多諸侯之間的背刺、交鋒,雖然常常寄人籬下,卻依舊不忘自己大志,基於此,我便十分確信,你不會投降的,只會選擇死戰到底。”
“賢弟剛才說講,是我這個漢室宗親分內之事,不用特意搬出來。如今對我我來講只有兩條路,要麼你退兵,要我取我性命!”
早早已經得知劉備決意的聞渡萬般嘗試,依舊沒能讓劉備改變主意的情況下,將目光轉向了旁邊那一個儒雅氣質爆棚的中年人,俯身拜道:“敢問這位可是孔聖人之後,北海國相孔融、孔文舉?”
“正是在下。”
“孔北海,你即為聖人之後,應當明白戰火一開,將會有多少百姓慘死,如今你們已經是強弩之末,無處可逃了,若是體恤治下百姓,還請快快開門,我絕對不會為難任何人的!”
聞渡講完之後,孔融拱手對天,大義凜然道:“正因為我是聖人之後,更應當忠君愛國,若是身死下了黃泉遇見先祖,我也能有話說了!爾等賊人偷竊社稷、逼迫天子,日後必遭天譴!”
“照你這意思,是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了嗎?”
“正是如此,毛頭小子無需再多廢話,要戰就戰!”雖然是文人墨客,但是孔融的語調中氣十足且鏗鏘有力,絲毫不見膽怯之色。
“嘖!這一個兩個的,怎麼都這麼執拗?!”見劉備和孔融都說不動之後,聞渡低頭咂舌了一聲,正當拔劍開戰時,站在背後的太史慈跑了過來,按住了他的胳膊。
“監軍,劉備和孔北海皆是當世仁義之君,末將請求不要妄殺。”
聞言,聞渡這才想起來太史慈和孔融是有交情在的,不想讓他心中膈應,只好將佩劍又收了回去。“子義,講著些許大道理,莫不是因為你與孔融之間的交情深厚嗎?”
“監軍,我…”被提到這茬子事的太史慈雙眼一瞪,頗有些做賊心虛的感覺。
對此,聞渡拍著他的肩膀淡笑著說:“別緊張,我知道孔北海對你母親有多照顧,我也知道你和他有多少交情,我又不是什麼油鹽不進、不講情面的混賬東西。”“多謝監軍!”
“先甭著急謝,你和他有交情是不假,但國事面前我不能一直徇私,三天,就三天時間,這三天之內,你想幹什麼我不管,但是三天之後要還不投降,我可就不能因為你一人的關係而拖慢天下一統的進度了。”
“三天也夠了,多謝監軍!”答謝的時候,太史慈的聲音都帶著微微顫抖。
被太史慈這麼一攪和,統一戰役又往後稍了幾天,聞渡只能是苦笑著搖頭,而後命令最沉穩的趙雲、黃忠、張任、徐晃四人帶領部眾圍困劇縣四面城牆,城池外挖溝戰壕、構築防禦工事,日夜巡視,確保沒人能突圍出城,雖然出去之後也沒有人能給他們提供幫助就是了……
在這兩天,太史慈換下了戎裝,獨自一人進入了劇縣城內,不過沒人舉報他,因為聞渡早就下過命令,這三天內,太史慈做什麼、去哪裡,都不用管束。
太史慈自打第一天下午進城之後救一直沒有出來,周遭的都很擔心他是不是被扣住了,但聞渡可是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他明白劉備和孔融都不是小人,不會做出用太史慈做人質逼迫他退軍這種事的。
事實正如他所講,第三日下午,城門緩緩開啟,騎著高頭大馬的太史慈獨自走了出來,臉上帶著肉眼可見的抑鬱和無奈。
“監軍,我回來了…”
披著大氅、雙腳搭桌,靠在椅子上的聞聽見聲音,睜開眼睛看見半跪在眼前的太史慈,拖著長音說道:“讓我猜猜,費勁了力氣,他們還是沒有投降,對吧?”
“監軍說的沒錯,是末將嘴太笨了…”
“不,你嘴不笨,是他們太執拗了。”聞起身,拿著放在旁邊的大氅走到了太史慈面前,細心的幫他披了上去,隨後慢慢的走出了營帳,將自己暴露在金黃色的陽光下面。
聽見背後的腳步聲靠近,聞渡朗聲道:“今晚過後,我就會下令進攻了,到時生與死,可就不是你我能決定的事情了。”
對於這句警示,太史慈長舒一口氣,抱拳施禮道:“末將明白,明日末將定然不會將私人交情帶入到戰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