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對孫堅的要求(第2/2頁)
章節報錯
“田稅是一份、佃租是一份、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人頭稅之類的雜物稅,更甚者還有地方官員私下收稅的,七七八八加起來老百姓能拿兩成已經夠好的了,荊州留三成已經被百姓誇為聖人,而我呢?不僅給他們留下了四成的量,還免費給他們購買耕牛和種子,這還多嗎?”
“這…確實不能算多”
“以往百姓都是租的世家土地,除了繳納國家稅收之外,還要再向世家上交租金,層層盤剝之下甚至可以達到恐怖的官九農一,這也就是為什麼大漢朝不缺田畝、不缺農戶,結果每年還是能有那麼多人餓死的最大原因。
我現在是直接把中間那一塊需要向世家租地的一步給省略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百姓就可以留下更多糧食了,日後遇到災年,也能平穩度過,反正你們這些世家,到時候我估計也不會好心把糧食拉出來救濟窮人的”
聽著聞渡的一番解釋,顧雍才發覺自己的愚蠢,遂鄭重的對著他低下了頭顱,“在下本是世家出生,卻一心撲在文學上,對農事幾乎沒有一點了解,卻在這裡大言不慚,當真是慚愧羞人呢,還請原諒我的丟人現眼!”
看著眼前放低姿態到極致的男人,聞渡欣慰的將其扶起來,“不過這事也有我的一部分責任,是我沒把事情說明白,現在收六成不假,但以後會下調的,並且土地還會歸到農戶手中,除了國稅之外,剩下的什麼都不用交了。”
“你竟然都想的這麼深遠了嗎?是我唐突了……”
“這都不算問題,我知道你從世家出來,對於普通人可能會有一些芥蒂吧,但既然接了這檔子任務,就請你好好發揮自己的力量吧,哪怕是想著不能給你們顧家抹黑也成啊。”
“在下明白,我顧元嘆好歹也是有名有姓的人,既然我願意幹,那必然會幹到最後!幹到最好!”給聞渡擺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顧雍趕緊收拾好檔案和佩劍,告罪一聲快步離去了。
所說都是新手,所建條令還有很多不足和問題,但聞渡相信,只要有人願意陪著自己一起走,他自己就能有撞碎南牆往前走的勇氣。
“漢朝的稅收法案不能說是錯誤,畢竟需要養著大軍來震懾外族和各路諸侯,錯的是那些世家豪強,手中統治著教育,家家戶戶都有人才,卻視百姓如草芥……”對於稅務,孫堅看的要更廣闊一點,畢竟他也是一方諸侯,自然知道養兵多費錢糧、世家有多麼張狂。
“律法總歸會有漏洞的,只是大小的問題,世代在改變,與之相對的律法自然也要跟著改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時俱進方為上策。”
從孫堅的話語中,聞渡感覺他是有妥協的現有律法的意思在,可光是抱著過往的殘羹剩飯,日後掃清亂世,建立新朝怎麼辦?繼續遵循漢朝的律法?繼續重農抑商,讓世家漁翁得利?管仲提出來士農工商的概念可不是為了讓後人形成鄙視鏈的。
昔日光武帝是因為人才飄零,才被迫開啟士大夫政治體系的,在最短時間、最大程度解決了當時最關鍵的中央集權問題,但也因此國家的組織能力掉了好幾個檔次,很難再出現戰國秦漢時那種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般的無畏戰士。
“主公,不可臣服於舊禮,想要成大事,必須跳出框架來!”聞渡很明白,在世俗禮儀下建立的王朝終究會變成第二個光武帝,他最想要的就兩點,其一,秦國那種不看嫡庶看才能的傳承方式,那一連六代明主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二就是漢武帝窮兵黷武三十年,連續征戰半個世紀,將文景二帝積累的財富幾近用光,但保證漢朝三百年草原無大勢力崛起,犧牲一代人,福佑幾代子孫,妥妥的利大於弊、功大於過。
如果日後孫堅真的成了皇帝,那聞渡希望他寧可秦皇漢武一般以暴制暴、追亡逐北,也不希望他像光武帝一樣被世家豪強掣肘。
正是因為敢打敢拼,大漢才能在強胡的進犯之下屹立不倒,連綿四百年,乃至於到了三國時代,各豪強之間打的腦漿子亂飛,胡人想偷偷摸摸進來刮點油水,結果就是被一頓亂錘,對於孫劉曹三家來說,我們自家人打架,打的再狠都是我們自己的事,你一個外人想進來?行啊,進來做免費勞動力,只幹活不給錢。你不想幹?抱歉,得罪了方丈還想走?!
沒錯,漢武帝后期確實出現了民心不穩的壞事,但這個時候最強的蠻族匈奴已經被幹的連夜跑路了,正好可以修生養息、安撫民眾,前面被打光的國庫,不就慢慢回來了嘛。
就是有過多方考慮,聞渡才希望孫堅要走霸道,萬萬不能走光武的老路,漢武帝的路是有錢有糧就能頂住,而光武帝的路到底是對士族階級的妥協,“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如此明顯的等級劃分永遠沒有改變的可能。
“嗯,主公!向秦皇漢武看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