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幷州勢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想大家也都明白了,這幷州戶口已經是捉襟見肘了,不先把人口提上去,別說募兵,就是糧食都無處可徵,長此以往下去,別說進取中原了,大傢伙自己就先餓死了”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董昭也不必美化什麼,相反,現在只有把所有的隱患都給挖出來,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那咱們能不能趁著大勝之際,對外發個訊息,讓那些出去避難的幷州人都回來?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家鄉啊”
高覽倒是丟擲來了一個讓賈詡都贊可的好主意,可反而是自己的好戰友張郃沒多少信心。“我覺的這個辦法不會那麼順利”
“儁乂這話怎麼個說法?”
“以前出去剿賊時,在右扶風的一個小村子裡面歇過腳,和那些人攀談過後,得知他們的先人就是在熹平年間逃難到那裡的幷州人,每一家都遵從著一個教訓:永遠不回幷州、永遠不定居邊疆。因為一旦出事,靠外的地區就是最容易遭受災難的,所以遠離故土、背井離鄉都無所謂,他們以後都只會在中原地區生活。
雖然只是一個不到一百人的小村子,但是他們身上,已經可以看出來致命的問題了”
張郃說的沒錯,人民對於自己的故土產生了危機感、恐慌感,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有人願意和家鄉共存亡,有人為了活命只能遠離家鄉,這世道,真是叫我膈應!”最年輕的馬超終究是忍不住,給了桌子結結實實的一拳。
《仙木奇緣》
“既然如此,我們就只能先從其他地方聚攏人口,建設各郡了,等以後強大,自然就會有人過來了,你們可有招人的好辦法?”
聽見詢問過後,高覽、麴義等人皆是一臉茫然,就連呂布都是抱臂眯眼,在認真思考,可惜這其中一直沒人說話……
但武將不行,不代表文臣也沒轍,待觀察了一波,確定無人開腔後,賈詡站出來,打破了沉寂:“我倒是有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先生還請明示!”
“州牧大人,你覺得我們向其他地方成功招收流名來這裡的機率有幾成?”
“我看頂多兩成,本地人都不願意回去的地方,其餘人怎麼可能來吶…”
“那就沒辦法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藏在本地的山賊,就像是白波賊和黑山軍之類的給翹出來,補充人數了”
“這個辦法…嗯…”對於這個提議,張楊沒辦法直接答應,就單單說這些山賊殺人放火、搶糧搶錢的例項,他都能說出至少十回來,民眾對於他們的恨,可不比胡人少。
賈詡看出他的憂慮,繼續勸說:“我知道他們和民眾的關係如何,但他們是目前唯一能讓我們打破僵局的關鍵,惡評這種東西,可以靠他們日後的良好行為來扭轉。
當然了,如果你們誰要是可以在外面拉來人口,那就當我沒說這件事”
要麼用賊、要麼拉人、要麼等死,何為近路何為退路,是個正常人都能看出來,事已至此,張楊也只能點頭應允了。
“不過先生,這兩夥賊人,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能擺平的”
“公仁詳細說與我聽”
“是,這兩路賊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黃巾大亂期間形成的,且先說白波賊,這支勢力出沒於西河郡白波谷之間,昔日董卓入主洛陽掌政之時,白波賊第一任首領郭太帶領白波賊興兵作亂。
董卓震怒,曾數次派兵討伐,但白波賊依仗地形,先後擊退董卓派遣軍。後來郭太又與南匈奴首領去卑結了兄弟之盟,將白波賊勢力版圖再次擴大。
不久後,郭太病死,隊伍不能一日無主,但一時難以敲定人選。於是以楊奉、李樂、韓暹、胡才四人共同為首領,分別執掌白波大軍,故而被稱作[白波四天王]”
較為詳細的概括了一下白波賊的發展歷程後,張郃第一個舉起了手,在董昭的示意下,遂開口詢問道:“我想知道這四個統帥直接關係如何,可否有上下級關係?一共有多少大軍?”
“根據以前交戈的經驗,我猜測對方的人數大約三十萬左右,按照五人徵一兵算,也有六萬大軍,在這四人中率軍最多的應該是楊奉,畢竟除了郭太,就說他威望最高。
他們所率領的部隊互不統屬、各自為政,結構十分鬆散。這是一個很有利的切入點,不過他們會倚靠地形作戰,頗為狡猾”
“或許我們可以安排安排一些內應在裡面,讓他們在四個陣營中互相搞事,促使相互征伐,我們只管高坐雲端,等著坐收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