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廝摸不著頭腦,事情成功了就成功了,什麼叫成功了一半?

黃賀站在書房的窗戶看外面,只見四娃跟一個小廝模樣的人說了幾句,然後就離開了。

“四娃也成長了,不,因該說驪山的這幫老弟兄都成長了。”黃賀感嘆一句,不過黃賀並不反感手底下的人跟自己玩心眼,至少四娃是真心為了這次夏收著急,也是真的在替驪山老百姓說話。

夏收是一項關係驪山百姓飯碗的大事情,需要統籌兼顧。

黃賀本身又是驪山權力最大的那個,整個驪山的執行,都維繫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這段時間,黃賀放下了其他工作,天天帶著陳老、管理農業的六娃去到田間地頭,瞭解百姓疾苦和老百姓最需要的東西。

隨著深入的調查,驪山整體的小麥豐收情況逐漸清晰,也讓黃賀對驪山現有的土地情況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驪山現有土地面積共計51.2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達30萬畝,其餘的還種植著一些原始稻類、麥黍、玉米等作物。

這些土地,大多分佈在驪山山腳下驪邑、芷陽一帶,這地方是驪山山脈的盡頭,多平原。

得益於渭水的灌溉,今年的小麥將會豐收。

按照每畝300斤的產量,光是小麥就可以收穫9000萬斤,也就是4500萬公斤,4.5萬噸。

按照每人每天消耗3斤小麥來計算,可以養活100萬人一年。

也還是往多了計算,實際上每人每天兩斤小麥都吃不了。

驪山縣現有人口已經達到50萬眾,這裡麵包括之前的30萬驪山刑徒,還有驪山附近原有的居民,還有不少是從外地遷徙過來的人。

例如黃賀之前向趙佗他們購買的嶺南妹子,南越婆姨,這些人雖然不多,但是也有一萬多人,而且這一萬多南越妹子已經全都婚配給有功的驪山刑徒。

現在已經不是刑徒,而是黃家軍、各大工廠、驪山縣衙的人,基本上只要有點官階的,都能分到一個。

這麼龐大的人口,所需要的糧食,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前都是黃賀透過售賣傢俱、白紙等物,從各地換回糧食,然後再售賣給驪山百姓,保證驪山百姓的基本生活。

現如今,驪山自己的糧食產量,已經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生產生活需要。

要知道小麥一年兩熟,到今年年底,黃賀的糧食儲備就會大大增加。

他甚至考慮是不是要反向貿易,日後把秦朝的糧食販運到現代去銷售。

只不過這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當務之急,還是要保證即將到來的夏收工作。

掌握了基本盤,黃賀就大體瞭解了此次夏收、芒種存在的困難。

首先是人手不夠。

由於秦國大搞基建、北據匈奴,南征百越,導致每家每戶的主要勞動力遠在外地。

留守家中的,多事老弱婦孺,指望她們在幾天之內,將自家所種的幾十畝地收割完畢,純屬痴人說夢。

第二個原因,則是農具問題。

鋼鐵廠生產的鋼鐵,大部分也是用於基建和武器打造,而且鋼鐵廠農具的模具不多,而製造模具,也需要時間。

鋼鐵廠投產、生產的時間太短,而且因為初建,鋼的產量、質量並不算高,存在許多瑕疵,仍在試運營階段。

這並不能怪四娃他們,實在是黃賀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

想要趕鴨子上架,大鍊鋼鐵,以目前的技術、人力來說,還有些勉強。

鍊鋼始終是一個技術活,目前主流的農具、武器,還是青銅器,鐵質武器、農具還沒有大量普及,鋼這種東西,更是想都不敢想。

沒有前人的經驗,只有黃賀提供的紙面技術,老秦人已經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