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全靠天收。

是以黃賀在驪山上,同樣建立了觀測天氣的機構——氣象觀測站。

站長——徐福。

與秦國的欽天監不同,氣象觀測站只需要預報天氣,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的事情就不需要操心。

黃賀現在沒心情搞那些狗屁倒灶的天象改變和人事變更直接對應。

而且曆法這東西,一部手機或者一個日曆本就能搞定。

徐福今年六十歲了,鬚髮皆黑,一看便是保養有道,身上穿著一件長衣,身材高大瘦削,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感覺。

他對著黃賀長拜,說道:“大仙,在下夜觀天象,未來幾日,定有狂風暴雨驟降,需早作打算,提前收割。”

黃賀問道:“可能確定時日?”

徐福作揖道:“在下道法低微,不能預測準確,大仙乃上清靈寶天尊坐下大弟子,何不上香禱告,請天尊降下法旨?”

黃賀一直以上清靈寶天尊坐下弟子自稱,徐福也是個修道之人,對於黃賀的種種神異手段,徐福是歎為觀止,不止一次想要跟隨黃賀學習道法,修行成仙。

黃賀只能糊弄他,法不傳六耳,天道與他無緣。

徐福只好退而求其次,向黃賀請教一些道法上的東西。

好在黃賀有一整個世界背書,隨便弄點道教理論,就能將徐福唬的一愣一愣的。

“我知道了,你繼續觀察,若有異動,馬上彙報與我。”

黃賀離開了氣象觀測站,心情有些沉重。

回到縣衙,黃賀將未來幾天可能下雨的訊息通報給了陳楚生等人。

“大仙,此事我來安排,不勞大仙操心。”開口的是六娃。

作為驪山縣整個農業工作的負責人,他必須站出來,替黃賀分擔責任。

黃賀擺擺手道:“驪山的事情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農業關係著百姓的飯碗,如果夏收出了問題,受影響的是驪山50萬的老百姓。”

“這件事你不用擔心,我來牽頭,最後出了問題,由我一力承擔責任。”

“你也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做好本職工作。”

六娃聞言,心裡暖呼呼的。

跟著黃大仙幹活,就是踏實,功勞都是手下的,責任全是大仙的,何愁手底下的人沒有幹勁?

這也是黃賀從後世得到的經驗教訓。

如果領導怕擔責任,只想撈功績,那他的手下肯定是一潭死水,因為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這樣一來,就會造成不作為。

有些時候,不作為比貪汙受賄的危害更大。

黃賀對眾人說道:“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既可以用最少的農具,幹最多的活,又可以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

眾人忙問:“什麼辦法?”

黃賀神秘的笑道:“農業生產合作互助會。”

跟百姓獨自承包土地不同,農業生產合作互助會,是黃賀參照特殊時期搞出來的一套戰時農忙制度。

“秦國不是將每五家變成一伍,十家變成一什嗎?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借鑑,就以十家為單位,成立農業互助協作小組。”

“集中十家人的力量,挨家挨戶收割小麥,這樣既可以節省人力,也能提高收割效率,比之前的單打獨鬥,肯定要輕鬆許多。”

“而且我們還可以組織工廠裡面的工人,縣城裡面的居民、商人一起下鄉為農戶收割小麥。”

“十家農戶只需要付出一點小麥,就可以僱傭這些沒有土地的人,幫助他們一起收割。”

“甚至我們驪山縣衙的各級單位,也可以組成收割隊,幫助百姓收割小麥,沒人每天補貼一至五斤糧票,當然要確定嚴格的考核機制,多勞多得。”

陳楚生聽完黃賀的建議,眼睛發亮:“大仙,好啊,這個辦法好啊,節省人力,調動縣裡百姓的積極性,還能讓他們得到實惠,一舉兩得。”

“而且等到芒種的時候,也可以採取這個辦法,我相信只要發動全縣50萬百姓的力量,幾天時間就能收割、耕種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