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是一個小插曲,但是在驪山上卻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貪汙運動。

黃賀建立了勞工糾察隊。

專門從最底層的勞工中選了一批人,編入勞工糾察隊,而且每隔一個月就要更換其中的三分之二,為的就是避免這些勞工糾察隊的人被腐化。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精神空虛,缺少監管,隨波逐流……這些年輕官吏、工廠幹部貪汙的原因是多元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腐化,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團體。

黃賀也只能透過制度來改變這些人,把損害降到最低。

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做好事,壞的制度逼著好人做壞事。

這是黃賀從幾千年的歷史上得出來的結論。

糾察組的組長,由黃賀親自擔任。

不是黃賀不信任手下人,而是這個位置太重要了,一旦這個位置上的人被腐化,那底下的人就沒辦法幹了。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這是他的職責所在,無法推託。

他帶著隨機挑選出來的糾察隊員,下到最基層,跟普通勞工、底層的百姓聊天,瞭解他們的工資發放、生活條件是否得到改善。

同時黃賀還發動傢俱廠、礦場、陶俑廠的人進行檢舉揭發,經過核查,只要檢舉屬實,當場獎勵100斤糧票!

這一舉動,極大調動了驪山勞工的檢舉積極性。

這應該就是最原始的監督機制。

你還別說,透過檢舉揭發,還真揪出來幾條小魚。

這幾個人和田娃的情況類似,有的是接受別人吃請,給別人辦事,譬如一個傢俱廠的銷售,在給高陵縣的貨商供貨時,就拿了回扣,高陵縣的貨商原本要一個月後才能排隊拿到貨,這一來一去,直接把他提到了前面。

還有陶俑廠的採購員,接受了瀘縣供貨商的性賄賂,收了兩名胡女,就將瀘縣不符合規定的黏土納入了工廠招收指標,導致這一批出廠的陶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開裂。

幸好發現的及時,否則黃賀“明天就倒閉”公司,可能真的要倒閉了。

對於這個差點釀成大禍的採購員,黃賀直接把他發配到了南面的礦山,黃賀還特意囑咐了負責硫磺礦的礦長七娃,要讓這個人每天都下井,做最危險的工作。

除非他挖夠了足量的硫磺,否則一輩子都要在礦山,幹到死!

黃賀的這番操作,使得驪山縣的吏治為之一清,原本還打算同流合汙的官員紛紛收手,而沒有被發現的官員,則主動向糾察隊承認錯誤,爭取寬大處理。

貪汙的重災區是各大工廠。

尤其是傢俱廠,它的原材料、加工、銷售都是在秦朝完成,很容易就滋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貪汙。

尤其是傢俱廠的勞工,有一多半是原本10086號工地的老人。

他們都是來自狗剩子的家鄉陽城,彼此之間多少都有些沾親帶故。

所以檢舉揭發起來很困難,這也屬於最原始的抱團。

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

黃賀借鑑後世的經驗,將老員工打散,編入不同的工種、工廠,有的直接扔到軍隊裡面,接受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黃賀再命令糾察隊對這些老員工分批、分別、單獨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終於又抓到了幾個貪汙腐敗的蛀蟲。

“我這段時間沒有生病,廠裡沒有派人慰問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