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中原變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臣遵旨。”
“朕意征服整個遼東半島,愛卿以為如何?”李世民拍拍王牧肩膀,示意他坐下說話。
“雖然這兩年臣沒有在中原,不過想來朝廷經過兩年多修養,實力定然增加不少,征服遼東半島,不過輕而易舉,臣覺得可以連同東海道,徹底征服,解決東北方所有的憂患。”
“朕就是此意!如今南方大定,只需要時間來治理;解決東北的問題,就只剩下北方和西北的西域…”李世民說著,搖搖頭,看著王牧獻上來的地圖,露出苦笑。
“朕原本還想,有生之年,解決西域,給太子留下一個安全的國家,如今才知道,外面還有這麼大的天地,只看地方大小,就知道敵人不少。”
“臣以為,有外敵才是好事,後輩不至於無事可做,陛下已經建立了一個巨大而又強盛的帝國,這是恆古未有之事,超越古今所有帝王。臣覺得,西域之外那些地方,留給太子就是,陛下也好遊玩一下這大好河山。”王牧笑著說道。
“有道理,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李世民點點頭,念出了孟子中的一段。
“愛卿想何時去瑪雅大陸?”李世民問道。
“臣想和家人團聚一段時間,另外還請陛下選一批水手,跟著回來的人,都是有家室的,臣就不再帶他們出海了。”王牧說道。
“嗯,你好好休息。”
“臣告退!”……………
“臣參見陛下!”一直看著地圖出神的李世民,被身後的聲音驚醒,這才轉過身來。
“平身吧!”長孫無忌,李承乾等人直起身來,一名內侍把抱著的奏摺,放到御桉面前。
這是李世民給李承乾的考驗,只要不是大朝會,如今他基本上不上朝,不過每天重要的奏摺,長孫無忌還是得拿來請李世民過目。
“朕很久之前就知道,外面的天地很大,只不過沒有想到,這外面會如此大,大唐居然只佔據這麼一點。”李世民感嘆道。
看著屏風上新掛上去的地圖,房玄齡等人心裡也不由一驚。這是王牧特意為李世民製作的,兩米長,近一米寬的白布,紅筆勾勒出了大唐疆域,不過更多還是大唐之外,還有不少地方,標註得清清楚楚,未知!
“如今大唐空前強大,征服外域,不過是遲早之事。”長孫無忌拱手說道。
“太子,你怎麼看。”李世民問道。
“回父皇,兒臣覺得,當下大唐人口,尚未恢復到前朝鼎峰,所以還得繼續休養生息,以朝廷的實力,任何一國,都不是對手,唯一麻煩的就是距離,距離太遠了。從地圖上看,東北方向只有高句麗三國苟延殘喘,不足為慮,繼續向東,則是燕國公他們去的地方,可以暫時不管,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西方和北方。突厥雖然臣服了不少,卻也有很多人並不誠心,需要應對,還有西域,謀劃西域,以西域為跳板,攻略西方。”李承乾指著地圖回答道。
“突厥又該如何處理呢?”李世民不動聲色的問道。
“回父皇,以兒臣之見,可以內遷一部分突厥,對其進行拉攏融合,另外再遷移一些中原百姓到草原築城,增加朝廷對草原的控制力。”李承乾躬身回答道。
“西域呢?又如何處理?”李世民又問道。
“西域勢力,錯綜複雜,唯有先派人潛入,打聽清楚之後再動手,或是分化,或是拉攏,或是扶持,或是控制,在此之前,可以先修道路,道路一通,以後即便調兵,也方便許多。”李承乾回答道。
見李承乾回答乾脆,明知道他是早就考慮過,李世民還是很滿意,臉上露出笑容。
“很好,你能想到這麼多,已經很不錯了,修一條到玉門關的道路,如何規劃,你列一個章程出來。”
“兒臣遵旨!”
“朕決定調兩千戶百姓,沿著海岸線修建四處碼頭,方便船隻停靠補給,另外水師抽調一百大船,負責護送百姓,並且清理碼頭附近的危險,保護百姓修建定居點。此事中書省和兵部協調,具體位置,去詢問燕國公。”李世民手指在地圖上劃過,輕輕一點。
“臣遵旨!”
“敢問陛下,這碼頭修建的用途?需要修建多大規模,百姓又以何營生?”房玄齡詢問道。
“碼頭用來給路過船隻停靠,補給,至於規模,可以讓百姓慢慢擴大,畢竟以後往來的船隻會越來越多。既然是在海邊,就以捕魚為生,可以讓商船帶回中原,再種植一些莊稼,不需要他們交稅,想必百姓會生活得不錯。”李世民思索著說道。
“陛下英明,能夠不交稅,想必百姓會很樂意搬遷。”房玄齡恭維道。
“陛下,只是為一點海貨,商船恐怕不願意跑那邊吧?”長孫無忌問道。
“據燕國公所言,瑪雅大陸,可能有一座黃金城,這事雖然只是傳聞,不過瑪雅人的村莊,幾乎都有黃金飾品和寶石,可見那裡盛產黃金寶石,這樣一來,想必有一些商人願意前去。”李世民澹澹的說道。
看著下邊群臣目瞪口呆的樣子,李世民很是滿意,想想自己聽到一座黃金城,都感覺震驚,其他人又怎麼會不吃驚呢。
“黃金城!怎麼可能!”侯君集張大嘴巴,好一會才震驚的說道。
“即便有黃金寶石,商人也未必願意前去冒險,畢竟風險太大,收益未定。”長孫無忌搖搖頭說道。
“商船前去,可以攜帶一些瑪雅都督府需要的物資,抵扣稅收,回程又能運送補給點的海貨,虧是不會虧的,只不過需要時間長一些而已。”李世民說道,這個辦法,是他剛才想到的,大唐水師,主要精力還是在東海道,南洋,身毒,所以往來瑪雅大陸,依靠商船,是最好的辦法。
“陛下英明!這幾年民間船隻增加不少,往來南洋用不了那麼多,想必有不少人願意前往瑪雅大陸。”杜如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