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高興的李承乾(第1/2頁)
章節報錯
兒臣見過父皇,母后!」李泰進入宮中,見到李世民也在,只得硬著頭皮上前行禮。
「你不在府上讀書,怎麼想起進宮來了?」見到兒子彎腰有點不變的肚子,李世民不由眉頭一皺。
「兒臣是來給父皇母后請安的。」李泰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
晨昏定省,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這是《禮記·曲禮上》定下的,日常侍奉父母的禮節,也是大戶人家一直遵守的規矩。
現在已經快要正午,李泰這分明就是撒謊,李世民也懶得拆穿,懶洋洋的說道:「剛才我與你母后已經商議好了,上元節之後,你就去林邑,這幾天好好準備一下。」
李世民的話,猶如一道霹靂,讓李泰差點暈厥過去,本來還想求情,躲過這一關,沒想到自己成了自投羅網一樣。
「父皇,兒臣…兒臣…」李泰欲哭無淚,喃喃自語,說不出話來,如果李世民沒有說這件事之前,他可以提出要著書的事情,現在再提出來,就是躲避責任,而且就算提出來,李世民也會說,讓其他人去負責。
「嗯,見你如此激動,朕心甚是欣慰,林邑,南洋,數國歸於大唐,幾百部落,民族需要治理。王牧征戰外族,缺少人手,有你王府屬官前去幫忙,朝廷就不用另外安排官吏。」李世民老懷大慰的說道。
李泰真的快要哭了,不過他習慣了順著李世民的意思說話,這也是他得寵的原因之一,所以擠出一個笑容回答道:「兒臣一定盡心竭力,為父皇分憂。」
「你去林邑,只有王爺身份,並無其它,所以不得干涉王牧,多聽,多看,少說。」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說道。
「王牧對你父皇忠心耿耿,你去林邑,可能會有些疏遠,不要計較,那才是臣子應該做的,你王府那些屬官,所提的意見,未必是完全為你好,所以你要多想一想。
林邑那裡,你也去過了,雖然說有些偏遠,遠離了長安,不過對朝廷很重要,你多學一些,將來好為你父皇分憂。」長孫皇后在一邊提點道。
長孫是一個聰明的皇后,所以她即便心裡不捨,為了兩個親兒子,將來不起衝突,也支援李世民的這個決定。
「兒臣記住了。」
「去吧,這幾天就不用進宮來請安了。」李世民擺擺手說道,不讓李泰進宮,一來是絕了他的念頭,二來也是避免長孫心軟,改變主意。
見兒子有些失魂落魄的離開,長孫不由白了李世民一眼,她如何看不出,李世民是故意引導李泰說話,頗有一些惡作劇的意思。
李泰的小心思,如何能瞞得過李世民夫妻,所以在他說出口之前,就把他的話堵死了,這完全就是根據他性格進行操作的。
「不用擔心,林邑那邊還是很安全的,走水路的話,兩個月就能回來。」李世民安慰著長孫。
「唉!青雀也不是孩子了,也該出去磨練一下,而且有王府屬官,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長孫輕聲嘆息一聲說道。
「我會安排好的。」李世民攬住長孫肩膀,輕輕拍了拍,溫和的說道。
「嗯。」長孫把頭靠在李世民胸口,輕輕一點。
溫香軟玉在懷,李世民心裡微微一蕩,隨後就和其他夫妻一樣,把手從衣襟開口處,伸了進去………
看著李泰沮喪的樣子,王圭就知道他進宮之行,並不順利。
「老師,父皇已經下定了決心,不容更改。」李泰有氣無力的說道。
「王爺,其實前去林邑,也並非壞事。」王圭說道。
「???」李泰茫然的看向王圭。
「林邑偏遠,雖然有都護府在管理,不過也少了紛爭,而王牧麾下,各大家族子弟皆有,王爺過去,並不寂寞。」王圭澹澹的說道。
李泰眼神有些迷茫,思索著王圭話裡的意思,他可不相信,這只是簡單的兩句介紹。
李泰越想,眼睛有亮,逐漸變得神采奕奕起來,過了片刻,對王圭施禮道:「多謝老師指點,泰明白了,不會因此就沉淪下去。」
林邑偏遠,就是天高皇帝遠,又沒有其它勢力,自己過去,可以慢慢發育,拉攏人才,甚至培養自己的人馬,以自己手裡掌握的力量,完全沒有問題;各大家族子弟皆有,這就是說,並沒有和世家脫離,可以繼續保持聯絡,獲得支援,所以才說並不寂寞。
「王爺明白就好,林邑那邊,王牧和馮盎權利很大,不過他們與王爺,定然不會太親近,但是也不會管王爺,所以只要你不做太過分,就很自由。」王圭嘴角上揚,露出一個笑容,溫和的提醒道。
「泰明白,不親近,也不疏遠,保持尊敬就好,畢竟他們是大唐的功臣。」李泰點點頭說道。
「王府屬官眾多,王爺前去林邑,最好主動讓他們全去王牧麾下聽令。」王圭又提議道。
「為何?」李泰有些不解的問道。
王府屬官幫忙沒有問題,只不過主動全部交出去,這就讓李泰有些不明白了,畢竟王牧不可能把權利,交給王府的屬官。
「出去的人越多,才能接觸更多的事和人,以後也會更加方便。」王圭解釋道。
雖然沒有說得很明白,李泰還是知道了他的意思,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不過道理是這個道理。
這也不能怪李泰,他雖然聰明,不過作為王爺,對於人情世故,所知就不多了,而且計謀手段,也多是爭權奪利,對於地方上如何操作,就有些抓瞎,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
「多謝老師指點,泰記住了。」李泰點點頭。不明白沒有關係,知道王圭是為自己好就行。
「既然已經成為定局,這幾天王爺可以多找一些人手,方便前去林邑聽用。」王圭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