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各有規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啊!這也是我不安的一點,就怕陛下連程知節,尉遲敬德都不帶。”杜如晦苦惱的說道。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露出苦笑,他們明白,老朋友擔心的東西都一樣,生怕李世民為了面子,出征的時候不帶有名的將領,這是為了避免其他人的名氣,蓋過自己。
“唉!能拖久一點就好,可以準備充分一些。”房玄齡嘆息一聲道。
“時間再久,我們都會覺得準備不夠充分,其實征伐遼東,勝率還是很大的,畢竟陛下並非隋帝,而高句麗也不是曾經的高句麗。”杜如晦微微搖頭說道。
“話雖如此,不過高句麗為了防備中原,比起以前的準備,可是要充足不少啊!”房玄齡說道。
楊廣三徵高句麗,把高句麗是打怕了的,可以說高句麗是不予餘力的搞城防,尤其是大唐一統天下,高句麗乾脆學著中原修長城,想要把中原隔在遼東之外。
“放心吧,以陛下的能力,即便不能大勝,也不會敗。”杜如晦寬慰道。
“嗯。”房玄齡點了點頭,其實他倆都相信李世民不會失敗,更多的擔憂,是不想攻打遼東,讓大唐目前大好局勢變壞。
“如果南洋都護府能在陛下徵遼東的時候,抽出人手,贏的機率就要大很多。”沉默片刻,房玄齡說道。
“陛下不可能調王牧去遼東的。”杜如晦搖搖頭說道。
“我並不是說讓王牧出,南洋都護府和嶺南出兵就好。”房玄齡說道。
“以陛下的高傲,他不會調嶺南和南洋都護府的兵馬。”杜如晦再次搖搖頭道。
王牧下南洋,李世民只給了一萬多回紇騎兵,以他們對李世民的瞭解,又怎麼會回過頭來要王牧的兵馬呢?
這和調王牧有啥區別。
“不!不!可以找藉口的,嶺南和南洋都護府的船隻很多,可以用運送糧草的名義過去,只是船員多一些而已,他們去也是受水師節制。”房玄齡講解道。
“嗯,不錯,南洋的人馬,如果操作得當,確實能左右戰場,為了安全起見,還可以建議陛下,讓倭人牽制百濟。”杜如晦贊同道。
“這就要和王牧好好溝通一下,最好能再陛下出徵之後,停止征戰。”房玄齡提醒道。
“我會給他寫信。”杜如晦明白老朋友的意思,點了點頭。房玄齡笑了笑說道:“幸好王牧弄了這麼多事情出來,不然還真沒有藉口拖延時間。”杜如晦也笑了起來,看著老朋友說道:“某人可經常說王牧搞事情,讓自己忙得腳不沾地。”三省六部的官員都是有定額的,不過小吏卻沒有,李世民體諒房玄齡等人事務繁忙,最近兩年可是給他們配了不少小吏。
“難道不是嗎?你到好,大病一場,陛下擔心你舊疾復發,沒給你那麼多事,不就落到我們身上了。”房玄齡沒好氣的說道。
“新城區的房子賣得不錯吧?有錢還有啥困難的。”杜如晦笑著說道。
作為中樞來說,最大的麻煩,就是各處都要錢要糧,以往必須摳摳搜搜的過日子,一般只撥款三成。
新城區修建,王牧可沒打算從中賺錢,雖然給自己謀一些利益,不過其中的錢財,他都是規劃到後期建設之中的,在他的規劃之中,新城區還要修好幾條道路,不止通向老城區,還有附近的村鎮,大道,都得連通起來。
除此之外,新城區的排水,排汙,綠化,休息,觀賞等公共設施,也會修得很齊備,可以說除了沒有高樓大廈,就是一座現代大城,至少街心花園,小公園,動物園這些全都要有。
這也是為何新城區獲利很高的情況下,王牧還說錢剛剛夠用的原因之一。
另外的原因當然是他不想李世民挪用,影響後期修建。王牧離開,雖然修建工作是閻立本負責,不過財政方面,卻又中書省直接監管。
房玄齡接手之後,仔細一算,差點嚇出心臟病,要知道兩個高檔區域,房屋動輒就是一二十萬貫一處,最便宜的山莊也需要好幾萬貫,這麼一算下來,足足會有幾千萬貫的收入。
雖然還有很多支出,不過在房玄齡看來,很多地方完全可以採用民夫的勞役,這可就能節省非常大的開支。
大唐一年的稅收,也不過價值三四千萬貫,修建新城,就能獲得國家半年賦稅的收入,雖然很多錢只是賬面上,不過還是讓房玄齡覺得,手頭寬鬆了許多。
王牧主持修建新城,供貨商那裡,他是採用房屋來抵扣貨款,而房玄齡操作空間更大,他能用地方勞役,稅收,甚至土地,貨物來抵扣,進一步增加了利潤。
“王牧那腦子,也不知道怎麼長的,明明就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傢伙,卻能想出那麼多辦法。新城區的新鮮玩意,經過他這麼一弄,普通的房屋,價格增加了好幾倍。還有那養殖場,一般人不就是養家禽嘛,他卻知道挑選個頭大,產量高的來做種;大海存在了無數年,只有海邊一些漁民過著苦日子,到了他手裡,卻成了一個巨大的寶庫,帶殼的,長刺的,還都能變成美食。有時候我都覺得,我們是不是書讀多了,所以才沒有他聰明。”房玄齡苦笑一下,搖搖頭扳著手指說道。
“你還說少了,做了無數年的藥材,到他手裡變成了糧食,南洋也成了糧食的產地,如果不是人太少,完全可以超過關中。香料,醫術,煤炭,水泥,蔬菜,還有價格貴的玻璃,香水,這些都是因為他才出現的。我覺得並不是我們書讀多了,只不過生活條件不同,我們從來沒有為自家糧食發愁,他以前是普通百姓,想法就不一樣,而他又喜歡思考,喜歡去實驗。”杜如晦扳著手指補充道。
“我都想建議陛下,調他回京,讓他來做這個左僕射,不過又覺得,他似乎更適合地方,你看姑復,還有嶺南,因為他的存在,從一個偏遠蠻荒之地,成了富庶之地。”房玄齡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