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事件結束(第1/2頁)
章節報錯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一時的蟄伏,也算得了什麼!給公主府送一份厚禮,表達我們盧家的歉意。”盧家家主,北祖大房盧承慶,激昂的說著。
盧家北祖大房,盧赤松擔任河東縣令的時候,就交好李淵,太原起兵,也大力支援,所以他們這一支,做了家主。如今盧赤松雖然死了,不過盧家在朝廷的地位並沒有變低,因為盧赤松是李淵的老臣。
“大哥!王家那邊呢?要不也送一份禮物過去。”盧承思提議道。
“當然要送!二弟你親自去嶺南一趟,準備一份厚禮,請求耿國公,讓盧家加入他們,共同開拓南洋。”盧承慶說道。
“送到嶺南?”盧承思不解的看向大哥。
“你剛回長安,所以不知道,耿國公與王太守,乃是親家,姑復太遠了,去嶺南也是一樣。”盧承慶解說道。
“原來是這樣,我明天就去。”盧承思一下明白了過來。
世家生存無數年,自然有他們生存的方式,知進退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說牆頭草,不然也不會經歷眾多王朝而屹立不倒。
當然!更多時候,還是像諸葛家一樣,三兄弟分侍三國,同樣為三個國家盡忠,這才是大世家大多數時候的做法,這也是為何皇帝會信任他們的原因,名聲重於一切。
名聲是世家一直維護的東西,所以三家人無一例外,採用了放任,並沒有想過把人從大理寺撈出來。至於對李世民讓步,那是因為牽扯到了公主,即便知道這只是幾個紈絝子弟,調戲女人引起的,但真要說追殺公主,也能說得過去,沒有其他人會幫他們,其他世家不落井下石,已經算好的。
三大世家的反應很快,第二天無一例外的上書請罪,表示自己家教不嚴,讓後輩做出錯事。沒有辯解,只有賠償,讓李世民有種一拳打在空氣中的感覺,有點難受,不過更多還是高興,畢竟自己又勝利了一大步。
對於三大世家的讓步,李世民並沒有窮追勐打,反而溫和的寬慰,表示誰家沒有幾個不爭氣的孩子,帶回去打一頓就好。
三大世家當然不會答應帶回去打一頓,又表示犯了錯,就應該承擔後果,那些不孝子關起來最好。
“諸位愛卿,他們還只是少年人,犯錯也是難免的,以朕之見,不如讓他們去南洋吧!一來可以幫家族做一些事情,二來也是一種磨練。”李世民很大度的說道。
世家下南洋,死了不少人,這個事情李世民是知道的,不過他也知道,死的只是一些馬前卒,讓這些直系子弟前去,能不能活下來就看他們運氣。
開拓一個蠻荒之地,所需要面對的困難不用說也知道,而且南洋只是一些島嶼,上面只有土族,讓這些紈絝子弟去和野人玩,和殺了他們區別不大,李世民都能夠想象到,他們在島嶼抓狂,絕望的心裡。
殺人不如誅心,這才是對紈絝子弟最好的懲罰。
李世民的心思,三大世家多半都能猜到,偏偏還得感激涕零的拜謝皇帝大度。
一場君臣和睦的大戲落幕,刺殺公主的大桉也結束了。
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李世民,太原,范陽,清河三郡,不少官員都變成了朝廷的人,朝堂之上,三家的官員,也有幾個,被調離了崗位。
朝廷上的鬥爭,並沒有影響到南洋,每個月都有船隻到達洛陽,然後用馬車運送到長安。
香料的價格已經下跌了好幾次,甚至每一個月,隨著車隊到來,香料價格都會下跌一次,如今已經變得很普通了,一些百姓,也能買上一點。
除此之外,長安城的崑崙奴也變多了,在牙行的調教下,這些崑崙奴非常的聽話。
敦化坊和東西兩市,同時開了一家水晶首飾店,以金銀配合水晶製作的飾品,晶瑩剔透,五顏六色,深受長安貴婦的喜愛。
一向節儉的長孫皇后,突然賞賜了許多誥命夫人,宮裡的嬪妃也得到了不少賞賜,有飾品,有擺件,這讓許多人感覺好奇,聰明的人,已經猜到這些水晶,來至於海外。
李世民則拿著一副望遠鏡,站在朱雀門上看向遠出,這是他最近幾天,最喜歡做的事情,甚至上朝的時候,他都拿出來看過。
由銅管制作的單筒望遠鏡,可以伸縮調節清晰度,這讓他坐在大殿,能夠清晰的看見最後面大臣的表情,甚至見到一個老傢伙,偷偷的躲著扣鼻孔。
身為軍事大家,他自然明白望遠鏡在軍事上的用途,有了望遠鏡,斥候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敵人,能發現敵人的數量;領兵的統帥,能夠親自觀察戰況,不用等前方斥候傳報,不需要看令旗,可以說方圓幾里的戰亂,在眼裡一清二楚,能夠進行針對性的調兵增員,衝擊敵人的破綻。
尤其是像李靖這種能夠指揮數萬,數十萬,上百萬兵馬戰爭的統帥,如果有了望遠鏡,他所能發揮的實力,至少增加三層,尤其是決戰的時候,起碼增加一倍的勝算。
有望遠鏡在手,兩個實力一樣的統帥,將拉來巨大的差距,這就是一個小物件帶來的改變,李世民很快就給王牧派出了二十多名玉匠。
“陛下!通往洛陽的水泥路,已經修了一半,不過隨著距離越來越遠,人手已經不足,是否需要徵調民夫?”民部尚書戴胃問道。
“愛卿你怎麼看?”假裝沒有見到程咬金偷偷摸摸伸向望遠鏡的手,李世民對戴胃詢問道。
“雖然長安洛陽,同時向中間修路,不過因為距離的緣故,無論是採集卵石,礦石,還是運送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老臣建議,可以趁農閒,徵召一些民夫。”戴胃回答道。
“不妥,不妥,如今關中,很多百姓,已經沒有農閒的時間了。”杜如晦搖搖頭說道。
“這是為何?”戴胃有些不解的問道。
“戴公應該知道,關中前兩年,就在推行果樹種植,蔬菜培養。”杜如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