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七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2/2頁)
章節報錯
加封司隸校尉.孫禮,為太僕,掌帝國輿馬牧畜事宜。
加封侍中.辛毗,為少府,掌帝國錢糧事宜。
加封新興太守.董祀,為幷州治中,行典農都尉事,掌幷州境內典農一干事宜。
加封
......
人君之職,惟在奉天,爵賞之頒,豈容私意?今以天下之財,賞天下之功,民之資力有限,名爵之貴無窮,故茲齎[jī]與,亦不以多少為輕重。或朕知有所未盡,未滿爾心,對朕白陳,若退有後言者,於犯法甚不可也,但恐爾等不立功爾。今後果能立功,至再至三,不吝爵賞。朕之此言,通於天地,佈告爾眾,鹹使聞知。
建安三十五年,臘月十八日,大漢皇帝制。
這道封賞的詔書,被那小黃門洋洋灑灑的宣讀了近兩刻鐘才讀完。
當然,這道封賞詔書裡面一干人等的封賞,並不是一個人決定的,都是在曹操、鍾繇以及荀彧等人仔細斟酌協商之後,報於皇帝最終才敲定的。
在小黃門宣讀完封賞詔書之後,高臺之上的劉曄舉起手中的金杖高喊道,“眾卿,為有功將士賀,為我大漢賀。”
萬歲,萬歲,萬歲......
一時間,臺下的重臣、將士、百姓們一起大聲山呼萬歲。
看著臺下齊聲歡呼的朝臣和子民們,高臺之上劉協的虛榮心再一次的得到了滿足。劉協眯著眼看著眼前的萬千百姓,心中不禁暗暗感嘆道,這才是做皇帝該有的享受啊。
但是看著看著,他情不自禁的又想起了自己早年間的那段黑暗的日子,漸漸的他的眼神越來越深沉。暗自揣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那段日子,自己再也不要被他人所脅裹,自己是皇帝,是九五之尊,為了能守護住今天的日子,我做什麼都行...哪怕是做個昏君。
封賞完畢,當然是人人皆大歡喜。
活著的將士,得到了相應的封賞,不幸陣亡的將士,家屬也得到了了相應的撫卹。
荀彧如願讓他的弟子陳泰,當上了鎮北將軍,並督關中司隸事宜。曹氏一派的朝臣們,也各個得到了相應的進封。
而圍觀的百姓們,則有幸見證了匈奴被滅,帝國再次復興的一幕,也是由衷的歡喜。好一派君賢臣恭,政勤民實的景象,只是不知道這番景象是真是假,還是大漢帝國最後的......
封賞大會結束之後,百姓們歡呼雀躍,遲遲不願離去。足足花費了兩個時辰,皇帝和朝臣們才勉強在兵士們的簇擁下各自離開。
依例,今天是需要皇帝親自主持,在許都大殿之上,為所有的有功將士們舉行慶功宴的。可是因為種種人人皆知的原因,皇帝讓魏王.曹操和尚書令.荀彧代替他主持了,並且將慶功的地方換到城外的京畿守備大營當中。
將士們雖然有所疑慮,但一想皇帝不再也好,魏王和荀令君都是自己的老官長,反而還能放的更開一些。
夜幕彷彿很快就降臨了,京畿守備大營裡面點起了數千火把,整個大營亮如白晝。
曹操和荀彧簡單的幾句引領之後,將士們很快就沉浸在了這濃濃的喜悅之中。
只見曹彰悄悄的靠近曹丕,指著人群中一名已經滿臉通紅的年輕人,若有深意的說道,“二哥且看,那人就是董祀,董子規。”
曹丕聞言,沿著曹彰的手指望去。只見那年輕人,年約三九,唇紅齒白,面如冠玉,身著一領素色錦繡服。雖然已經喝得滿臉通紅,可依舊溫文爾雅,不失禮節。
曹丕隨即向曹彰使了一個眼色,二人若有深意的一笑,又拉上了曹植,一人抱了一罈酒就朝那年輕人走過去了,不出意外的那個年輕人今天晚上要“倒黴”了。
果不其然,那人見到是大將軍和世子殿下還有臨淄侯,親自來向他敬酒,哪敢推辭,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只是某個營帳之內,多了一個爛醉如泥的年輕人罷了。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的,待得眾將士們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次日的日上三竿了。好在接近年關,他們來許都只是為了受封,並沒有軍務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