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繼世之臣(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人,姓董,名昭,字公仁,青州濟陰.定陶人士,今年也已經是七十四歲高齡了。此人在年輕時,在前朝曾經被舉為孝廉,後來擔任袁紹帳下的參軍,並且多次立下戰功。只可惜那袁紹不愛惜人才,得到了不知道珍惜,也不會用。最終因為袁紹聽信了讒言,董昭被迫離開了冀州袁氏集團,而投奔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諸侯張揚。
後來在建安年間,張揚率軍去迎接漢獻帝,董昭也得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與曹操在洛陽相見。二人一見如故,並且相談甚歡。於是乎,董昭秘密的向曹操建議,將年僅十五歲的漢獻帝.劉協“迎”往許都,曹操聞之欣然採納了他的一件,這才有了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因此,董昭也成為了曹氏集團頂尖謀士之一。
再後來,董昭曾經歷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職,都頗有功勞。
當初在建安四年,曹操派遣劉備去征討袁術,董昭跟他說,“劉備英勇而志向遠大,不應該放他離開,如此這般等於放虎歸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後來,劉備到達徐州下邳城之後,果然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而反叛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桓,運量困難,是董昭建議之下,才開鑿了入海通運,解決了運糧的難題。
建安十二年,董昭提出了五等爵位的合理化建議,使得曹操順理成章的加了九錫,並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稱號。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打圍困樊城甚急,孫權派遣使者來告訴曹操說自己會出兵,還請他們保密。曹操詢問眾臣該怎樣對待孫權的要求,大家都說應當保密,可只有董昭與他們的建議不同。最終曹操採納了董昭的建議,將這個秘密故意洩露給了關羽,並告知了樊城之內。樊城之中的人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鬥志倍增,而敵將關羽果然猶豫不決。等到孫權軍隊到了江陵、公安,得到了關羽的這兩座城池,關羽終於慘遭大敗,並身死道消於東吳境內。
......
如此之種種功勞,董昭身上簡直不勝凡舉。
皇帝.曹丕在繼位之後,他更是被封為了將作大匠,僅次於九卿之位了。
此次,北庭都護府所在的瀚海雙城城郭的設計,便是出自於他的手筆,由此可見,此人也確實才略非凡啊。如今無論是功績也好,還是資歷也罷,這董昭絕對擔的起這太常之位了,而且再過個一兩年,讓他擔任三公的位子,也是不無不可的。
而且,對於自己大魏朝廷的繼世之臣,曹丕當然不僅僅只是光考慮這些老臣的。一個朝代要想長治久安,便絕對不能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態。
因此,除了在挑選這些三公九卿的老年臣子之外,皇帝.曹丕也在一步一步的培養著,青年和年輕的大臣。
這老年的大臣們就不必說了,除了董昭之外,還有新任的司空.王朗,大將軍.曹洪,國子學祭酒.管寧,新任太學祭酒.向朗等人。
青年大臣的代表,諸如自己的曹氏和夏侯氏的兄弟們,像曹彰、曹植、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這些人都被自己合理的安排在了中樞和地方上的重鎮。在中樞的外姓大臣,例如陳群、司馬懿、辛毗、孫禮、趙儼、杜襲、崔琰等人。在地方上的外姓之臣,例如徵西將軍.郭淮、徵南將軍.交州刺史.滿寵、徵北將軍.幷州刺史.陳泰、揚州刺史.賈充、徐州刺史.王凌、兗州刺史.程居、、雍州刺史.文欽、行益州刺史.呂乂、荊州別駕.蔣濟、揚州別駕.諸葛恪[kè]、幷州別駕.毛階等人,無不是忠心大魏的青年大臣。
年輕的臣子們,就更加的有意思了,而且一個個都不比上面說到的這些青年大臣差,例如還在守喪的鎮西將軍.鍾會、西域都護.涼州刺史.鄧艾、駙馬都尉.文鴦、在野的遊擊將軍.詹臺、護鮮卑校尉.高勇、青州刺史.諸葛誕等人,也都是有著赫赫戰功,盛名滿天下的年輕人。
有他們這些能臣強將在,大魏也算是有繼世之臣了,作為皇帝的自己也自然就不用擔心了。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