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烏梁素海有雙城(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黃初三年春,上軍大將軍.北庭都護府都護.曹真,奉朝廷詔命北上以來,在這不毛之地的大漠深處,他也已經待了兩年了,同樣也已經兩年了沒有南下回過洛陽或者陳留老家了。
這兩年裡,他每天與風沙做伴,與寒霜為伍,甚是悽苦。一年到頭,也根本見不到什麼綠色,只有在盛夏之際,才能在這烏梁素海的旁邊見到那麼一丟丟綠茬。
對於領兵打仗,戍守邊疆而言,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常事兒,曹真當年也曾隨著太祖武皇帝.曹操南征北戰,所以這些對於他而言,也不算是什麼難事。
在這裡,最最折磨人的,不是風霜,不是嚴寒,不是黃沙,也不是吃食,而是孤獨,深入骨髓的那種孤獨。
朝廷已經明令,瀚海城的駐軍,是一支前所未有的聯合軍。其中承擔主力的乃是帝國的軍隊,其餘的則是其它各族的軍隊。
對於胡人們而言,這裡本就是他們賴以生活的家鄉,而且或許還要比他們家鄉更好一些,不然的話當年匈奴單于.師弘邪躲避曹彰所率領的帝國大軍時,也不會將王庭遷於此地。
對於帝國的漢人而言,當初在築城之前,朝廷也就已經商量好了對策。由於這裡位於北地深處,距離中原較遠,即便這裡的駐軍,是朝廷從並、幽、冀、雍、涼等北方各州所抽調的,可一來一回也很是耗時麻煩。因此自然也就不能向其餘各州的駐軍一樣,每半年甚至一年一輪休了,只能是兩年才輪休一次。
當然有弊自然也就有利,這裡的漢人駐軍的俸祿和軍餉,要比其餘各地的駐軍們多出來五成,可別小看這五成,常年累月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另外,由於這裡物資缺乏,士兵們多有不適,曹真將朝廷賞賜給自己的東西,全部分給了手下人。並且,他允許從並、幽等州北上的匠人們,帶一些生活的物資前來販賣。也允許回家省親計程車兵們,在返還軍營的時候,帶一些物資回來。
但是他對士兵們的寬容,並不代表著瀚海城駐軍的軍律不嚴正。相反,曹真對士兵們十分愛護,但是同時軍法也特別嚴厲。他明確規定,瀚海城的駐軍不得因為各種緣由而搶奪當地百姓的東西,尤其是各族胡人的東西。若有人敢犯,軍法處置,輕則五十殺威棒起步,重則斬首。
因此,對於這麼一個賞罰分明的將領,他手底下計程車兵們又怎能不愛戴呢?
如今瀚海二城,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做城門以及城樓之類的木料,以及必須要用到的石料,必須得從南部緊挨著的幷州和西面的雍州運過來了。而大部分的城牆,則是就地取材用黃泥夯築。
至於其它的一些輔助性的材料,有的是從南邊各州運過來的,而鮮卑、羯[jie]族、烏丸等北方各族的胡人部落,也為之提供了不少。
當然他們做著些自然也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私心的,而他們所想要得到的無外於這幾個方面,一、那聯合軍副帥的位子;二、瀚海城建造完成之後,交通較為便利之地的商鋪;三、與帝國商貿互市中,更為有利的條件。
因此,無論是胡人的部落裡,還是胡人百姓自己,在得知瀚海城築造的訊息之後,也都踴躍的參加到了這場聲勢浩大的築造中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個道理,雖然這北地比較荒涼偏僻,但這個道理還是懂的。只有早日將瀚海城建成,他們也才能夠早日過上物資更加充裕的生活。
北方的胡人們,一想到將來中原之地的絲綢、瓷器、茶葉等五花八門的東西,源源不斷的從漢人的地方運過來,而自己再也不用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去搶,只需拿相應價值的物品交換就行,於是乎,他們心中的幹勁,就又充足了起來。
所以這築城的工匠中,只有諸如那種工作只有漢人才能完成的一少部分工匠,是來自於中原之地的漢人。而其他大部分人,例如人數最多的苦力,則都是來自於胡人各族的族人。當然,帝國朝廷對於這些人的勞作,肯定不能讓他們白做,也都是有付工錢的,甚至比中原之地的還要高上那麼一點,並且每月按時發放。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前來幫忙築城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同時速度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因此,對於曹真來說,這兩年他是痛並快樂著。
他也曾經不止一次的想過,自己拋棄了洛陽的錦衣玉食,來到這苦寒之地吃苦受累,到底值還是不值。每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都會毅然而然的認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