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胡人從此不南下

同樣是在大魏黃初五年的帝國境內,當天下其餘各州都在忙著推行興學和印刷之術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卻在熱火朝天的忙著其它的事情。

而這個地方也比較特殊,自漢武以來,這塊地方就一直在漢人和胡人之間來回反覆。中原王朝強盛了,它就向南臣服於中原王庭,當中原王朝衰弱了,它又再次反叛,一直樂此不疲的來回拉扯,不知厭煩。而這個地方,正是漢人口中的北方沙漠。

從漢人王朝向北,先是一片草原,穿過草原便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漠。這草原便是幷州黃河邊上的河套之地,對於北方的胡人來說,也是最肥美的放牧之場所。

因此他們對這片草原一直垂涎三尺,一旦中原王朝有所風雲變動,他們便會趁機而下霸佔這裡。為此,秦始皇嬴政派大將蒙恬,將兵三十萬北驅匈奴,收復了河套草原。

十數年後,中原之地大亂,匈奴單于.冒[mo]頓[du],趁機統一了北方草原,並且南下再次將這片肥美的草原囊入懷中。止到七十年後,漢武帝.劉徹時期,皇帝派大將衛青和霍去病舉全國之力,數次勞民傷財的北伐,才堪堪將其收了回來。再後來的幾百年,雖說有些許反覆,但都是小範圍的,一般進入不了漢朝設立的幷州北部五郡。

止到四十餘年之前,董卓霍亂朝綱,已經依附了漢人朝廷的南匈奴,也趁機作亂,竟然連包含朔方、五原、雲中等在內的幷州六郡,全部攻佔了。情況不可謂不悽慘,北地百姓流離失所,即便是當地的豪門望族也避免不了被擄奪的下場,就比如說人盡皆知的當世大儒蔡邕之女,蔡妍,蔡文姬,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匈奴的左賢王.劉..豹給搶奪而去的。

三十多年之後,漢人再次完成了中原的一統,朝廷才能夠騰出手來,幾乎再一次的舉全國之力,派遣時任徵北大將軍的曹彰.曹子文,率領了一十五萬大軍,耗資巨大才又將幷州六郡奪了回來。當時若不是出現了曹植和鐵馬鐙這個變數,漢人和胡人之間的勝負,或許還仍未可知呢。

可即便是,帝國朝廷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收復了幷州六郡,以及很大一部分的胡人之地,甚至都向北打到了匈奴單于的王庭。可最終,也只是將匈奴的八十餘萬人口,盡數南遷之中原之地,打下來的那些地盤,也只能再次放棄了。

沒錯,當時天下初定,帝國確實沒有能力能夠鎮守的這些地方。可是,即便是向漢武那樣的年代,帝國朝廷依舊沒有辦法駐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自河套草原向北,幾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即便是所謂的匈奴單于的金帳,也不過是一個稍微大一些、豪華一些的帳篷蒙古包罷了,整個北方沙漠你別想看見任何一座城池。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另外,這北方之地,寒冷異常,莊稼在這裡根本無法生長。

朔方,何為朔方?

朔,北方也。朔氣,亦指北方的寒氣。其地很冷,故稱之為朔方。朝廷對一州一郡的名字,是很考究的。被擄去朔方郡一十二載的蔡文姬,南歸中原之後曾經寫下《悲憤詩》兩首,詩中寫道,“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如我耳。”

由此可見,朔方之地環境的惡劣到了什麼樣的地步。而且這朔方,還是北方胡人眼中,最為肥美的草原了,就更別提再往北了,中原人根本就無法適應和生存的。

因為這兩大原因的存在,對於北方草原和沙漠上的胡人們,中原王朝自古以來,也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像犁耙犁地一樣,一遍又一遍的對他們進行梳理。

世祖文皇帝.曹丕代漢繼位以來,一直對此念念不忘。在與丞相.鍾繇多次詳談和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想出了一個相對較好的辦法,那便是效仿西域都護府,在北方草原和沙漠之間也設立一個同樣性質的北庭都護府。

為此,皇帝.曹丕更是向北派出了自己最為相信的族弟曹真.曹子丹,讓他卸任了執金吾.京畿[ji]守備大營的重任,去北方這苦寒之地擔任一個小小的北庭都護。雖然,曹真的身上還掛著一個二品實權武將上軍大將軍的職銜,可是從洛陽到北方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任誰也不願意去吧。

由此也可以看出,朝廷對北庭都護府,和解決胡人南下之禍,下了很大的決心。

另外這一次的北庭都護府,與往日的西域都護府還稍微有所不同。西域之地,自上古先秦以來,便一直有著大大小小的諸國,所以用來防守的城池也是一直存在的。而這北庭都護府所在之地,乃是茫茫大漠和草原,自古以來,這裡的胡人便是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的。

所以,帝國朝廷這一次為了建立這北庭都護府,真可謂是耗盡心機,因為世祖文皇帝.曹丕,想要在這片土地之上,前無古人的建立起石頭城。更為重要的是,帝國朝廷不是隻建立一座,而是想著同時建起兩座石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