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曹植進京(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人隨即分別落座,止到此時兩人離得近了,曹丕才發現,曹植的兩鬢比起去年來京的時候,又斑白了許多,甚至腦袋上都又絲絲白髮了。隨即輕嘆一聲說道,“我弟終日為國事操勞,著實辛苦了,你今年不過也才區區四十五歲,卻憔悴至此,朕於心不安啊。此次南下讓太醫令從朕的府庫中,給你挑上幾根好的遼東野山參帶走,好好補一補。”
曹植聞言微微頷首道,“多謝陛下愛憐,臣第感激不盡,這一切都是為了我曹氏的天下,一切都是值得的。”
曹丕隨即佯怒道,“又沒有外人,叫什麼陛下,叫二哥。”
聽到這裡,曹植先是一愣,隨即微微搖頭呵呵一笑道,“是,多謝二哥。”
見曹植又恢復了往日的稱呼,曹丕這才放過他,繼續說道,“我弟此次來京如此匆忙,是為何事啊?”
聽到曹丕發問,曹植坐直了身子,隨即將隨身攜帶的那個神秘的包裹開啟,從中取出了一樣東西遞給了曹丕,並同時說道,“二哥且來看,這是臣弟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所研製出來的東西,專門用來拓印書籍的,臣弟且先稱之為‘雕版’。”
曹丕隨即接過了曹植遞過來的雕版,仔仔細細的觀祥著。
只見此物乃是一塊木板,大小與一般書籍無異,一面平整,另一面則密密麻麻的刻滿了陽文。
曹植隨即不緊不慢的解釋道,“製作這種雕版,必須要選用材質較硬的木材,諸如棗木、梨木都是可以的。然後將它們切割成書
(本章未完,請翻頁)
籍紙張的大小,放在水中浸泡月餘,撈出後拋光陰乾,萬萬不可在陽光下暴曬。其後,在兩面都搽上豆油備用,三五日之後便可以開刀了。”
說到這裡,曹植簡單緩了緩氣,隨手端起案几之上的茶水,輕呷了一口接著說道,“再其後,將雕版需要刻字的一面刮平,用木賊草拋光。在雕刻之前,需要事先將書稿整整齊齊的寫在紙上,隨後將有字的一面貼在雕版一側,待乾透了,用木賊草磨去寫紙,使反寫的黑字緊貼在木板之上,便可以動刀開刻了。
這一步叫做‘發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欄線,隨即刻字。次序是先將每個字的橫筆都刻上一刀,再按照撇、捺、點、豎,自左而右各刻一刀,橫筆宜平宜細,豎宜直,粗於橫筆。
再下一步叫做‘挑刀’,據發刀所刻刀痕,逐字細刻,字面各筆略有坡度,呈梯形最好。這雕版之上所刻的乃是反向的‘陽文’,因此比較費時費事,需要凸出板面一到兩個毫釐最佳。
挑刀完畢之後,再用剷鑿逐字剔淨字內餘木,是為“剔髒”。隨後,再用月牙形彎口鑿,以木槌仔細敲鑿,除淨無字處餘木,並用熱水將其沖洗乾淨。最後,鋸去版框欄線外多餘的木板,刨修整齊,稱之為“鋸邊”。至此雕版完工,待再過個三五日,雕版完全陰乾之後便可以動工印刷了。
印刷時,用圓柱形的平底刷蘸好墨汁,均勻的塗在雕版之上,隨後再小心的把紙覆蓋在板面之上,用乾燥的小刷子輕輕刷紙,紙張上便可以留下雕版陽文的正像了。再其後,將紙張揭起來,陰乾後裝訂成冊即可。
此雕版,一天可印刷兩千餘張,而且這一張雕版可連續印刷萬餘次。隨後再放置上數日,還可以繼續使用。”
待曹植誇誇其談的講完許久,皇帝曹丕才慢慢地緩過神來,心悅誠服的喃喃說道,“天下有才一石,吾弟獨佔八斗。我曹氏一脈有你,我大魏有你,何其幸也!!!”
對過曹植也並沒有說什麼,只是隨手捋了捋鬍子,算是預設了吧。
少時,曹丕接著說道,“子健,朕看這個雕版印刷,好像與印章的原理極其相似啊。”
曹植聞言微微點頭道,“沒錯,臣弟也是無意間看見印章和石刻碑文,有感而發才想出來的。只不過,與印章比起來,這雕版刻的字多一些,相對也就麻煩和費時一些。
而與石刻碑文相比,石碑所刻乃是正面的陰文,而雕版所刻的乃是反面的陽文。必須要極好的雕刻工匠,才能應付的來啊。
不過再難也是值得的,雖說製作起來比較麻煩和費時一些,但是一旦做好了,印刷拓印起來,可就省事多了。如今一個極好的寫手,即便是臣弟也不可能一日抄寫初一本書啊。”
曹丕無不肯定的點點頭,“是啊,有了此物,對於我大魏興學,百利而無一害啊!”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