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活字印刷(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植聞言也隨即說道,“沒錯,如今我大魏興學之事宜推行已有四年,在各地州郡都均有所成效,如今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基本已經得到解決。臣弟相信過不了多久,隨著適齡的入學少年和士子的增多,對書籍數量的要求肯定也會越來越大。因此,我才會提把這些都準備好,省的到時候,書籍、紙張等不夠用,再影響了我大魏的國策。
而這雕版印刷之術,初期肯定會緩慢。但是隻要雕版刻制完成,拓印起來可就快多了。”
皇帝曹丕無不肯定的點點頭說道,“吾弟言之有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這個道理,天下百姓也都是知道的。只不過當年,他們礙於沒有校館、教書先生、書籍稀缺、紙張昂貴等諸多原因,才沒有讀書。如今這些問題大部分都已經被解決,天下讀書士子也絕對會日益增多的。
不過還好有你在,我就可以省心許多啊。坐鎮中樞運,籌帷幄,你不如我;不過奇技淫巧,鑽研精細之物,我不如你甚矣。”
曹植聽到這裡,急忙誠惶誠恐的說道,“二哥這是哪裡話。我的這些墨家之法,都是小術,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罷了。如果沒有二哥你的這些個國策在前,我的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也必將無用武之地啊。大魏沒有我曹子健,這些問題也必然能夠解決,只不過時日早些晚些而已。可這天下要是沒了您,可就要大亂了呀。”
聽到這些,曹丕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接著面帶耶諾的說道,“你這都是跟誰學的,這外放了還沒幾年呢,怎麼溜鬚拍馬的功夫倒是見長啊。”
曹植嘿嘿一笑說道,“臣弟這些,可沒有絲毫吹捧之意,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啊。”
曹丕把嘴一撇,隨即哈哈大笑道,“別人說這話我不信,而且我還要打上他幾十軍棍。不過我自己的弟弟恭維我,即便是假的,我也信,哈哈哈......”
曹植見到話題越扯越遠,差點兒把正事給忘了,隨即急忙說道,“二哥,臣弟還有一物獻上,差點兒給忘了。”
說罷,他便將另一個包裹也拿了出來,並從中掏出來一堆的物事,好像與剛才的雕版差不了多少,不過卻又有些許的差異。
這下倒是把曹丕給看傻了,隨即疑問道,“子健(曹植,字子健),這又是什麼?”
曹植似乎也早就料到了曹丕會有這麼一問,於是接著胸有成竹的說道,“二哥,剛剛的雕版,臣弟將其稱之為‘雕版印刷’,而你手中所拿著的這些,臣弟將其稱之為‘活字印刷之術’。”
只見曹丕手中拿著一個帶框的銅板,好像是個底託,與雕版大小相差無幾。在上面密密麻麻的佈滿了,用膠泥燒紙而成的陽文字塊,排列的齊齊整整。
曹植接著說道,“這‘活字印刷之術’其實與‘雕版印刷之術’的原理相似。只不過這個方法相對而言更加靈活多遍一些,可以拓印各種書籍,而雕版則只能印刷那一頁、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那一本。
首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模一樣的毛坯,將其四面磨平。其後,同雕版一樣,在其一側刻上陽文,字畫凸起與雕版一致,兩三毫釐銅錢一般厚度即可。
最後,用火將其燒硬,冷卻之後,便成為了單個的膠體活字。
一般常用的文字,諸如:汝、吾、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等字,可以備上數個或者數十個,以備在同一版面內重複使用。遇到不常用的生僻之字,也可以現實燒製,隨時使用。
為了方便挑揀文字,可以做一個木格子,按照聲韻分類,將膠泥活字放在其中,貼上字條說明,挑選時依照字條找尋即可。
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如同書籍大小一般的銅板當做底託,上面敷上一層松脂、蠟和紙灰等所混合製成的藥劑。隨後將需要排版的膠泥活字,挑揀出來一個一個的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則為一版,用火燒烤銅板,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將膠泥活字的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之後,就成為了跟雕版一樣的版型。
隨後便可同雕版一樣,刷墨、覆紙印刷即可。當然,如果想要更快,也可以準備兩塊銅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便可以交替使用了。印刷完成之後,再用火燒烤銅板,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可以從銅板上脫落下來了。最後,將這些個膠泥活字,再按照聲韻之別,分類放到原先的木格當中,以備下次使用。”
或許是說累了,講到這裡,曹植長長的呼了一口氣,隨後喝了一口茶水接著誇誇其談的解釋道,“關於這膠泥活字,臣弟也曾試過其它的材料。
比如木質活字,可是一來這木料的紋理不均勻,刻制比較困難。二來,木質活字沾水後容易膨脹變形,而且與松脂、油蠟這些藥劑粘在一塊不容易分開,所以我暫時把它放棄了。日後,若我能夠找到好的解決方法,這木質活字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