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文姬哭堂(第1/2頁)
章節報錯
董祀在經過了不分晝夜的奔波了八百里之後,終於在李母下葬之前,從兗州.陳留趕到了幷州新興郡,也總算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
可是這事情背後的隱患,他此時自然是不知道的了。
葬禮沒有怎麼大辦特辦,而是跟普通百姓的葬禮一樣。
在一座簡易的靈堂外,豎立著三根三丈六的喪幡。隨其後便進入了靈堂,一張巨大的白色下馬幡,上面一個大大的黑色奠字,特別的扎眼。
董祀至此,隨即下得馬來,從馬匹一旁的包裹之中,取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喪服換上,然後緩緩走入靈堂。
只間那靈堂之下,放著一口普通的黑色棺木,棺木前一個靈牌之上,赫然寫著“慈母李秦氏之靈位”。
靈堂並沒有像一般的大戶人家一樣,請道士法師唸經誦咒,而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葬禮。
對於這些,董祀也並沒有讓手下人,去特意的安排。他覺得,生前的盡孝,遠遠比身後的這些面子要重要的多。如果自己的李子小弟還在世的話,應該也會同意的吧。
他自認為已經儘量做到了最好,李母如今已經身故,自然入鄉隨俗的最為合適。
昔日的那位少女蘭兒姑娘,此時已然身為人母,此時正和自己的丈夫還有兩個孩子跪在堂下,渾身縞素的充當著孝子賢孫。
當她見到風塵僕僕的董祀到來之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急忙叩拜。
“民女,拜見董大人。”
關於董祀的身份,她自然是從李母的口中所得知的。後來董祀離開了新興郡,雖說她不知道去哪了,但是她也清楚肯定是調往其他地方為官去了。
董祀見狀牽強的一笑,彎腰將她緩緩扶起來,輕聲說道,“這些年,苦了蘭兒姑娘了。”
不待對方開口,又接著說道,“今日咱們不講這些虛禮,我此番前來是為了給伯母送行來的。”
說罷,也不再言語,隨即也同二人一樣,隨即跪了下來,以孝子之禮,迎接來往的賓客。
喪葬事宜一切進行的都還算順利,第二日李母便入土為安了,董祀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樁心願。
而就在董祀進入新興地界的時候,當地郡守就已經知道了他們一行人的行蹤。新任的新興太守更是親自趕到了這裡,但是並沒有打擾董祀。
死者為大,是華夏自古以來的一直所堅持的理念。
待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新興太守才堪堪走上前來,微微頷首抱拳道,“下官範忠,見過董大人。”
太守範忠如此行事,也無可厚非。
這董祀乃是前任的新興郡太守,而且他本來是要遷任幷州別駕的,因為種種原因才去做了兗州別駕。所以,不管怎麼說,董祀都比他的官職要大,他行禮也是應當的。
董祀對於新興太守.範忠的到來,自然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意料之中,如果他不來反而不正常了呢。
作為一地的父母官,對於自己轄區之內發生的事情,自然應當瞭如指掌,更何況還是比自己官職要大的官員。更何況,董祀此番前來,並沒有喬裝打扮,而是光明正大的進來的。
董祀見狀,隨即也微微一笑,頷首抱拳道,“見過範大人,董某這廂還禮了。”
那範忠聞言也不再囉嗦,直接開門見山道,“不知董大人此番前來,可是奉了朝廷指令有所公幹?還望大人告知,下官也好有所準備。”
似乎早就料到了範忠會有這麼一問,董祀也不隱瞞,嘴角微微一勾隨即輕聲說道,“不瞞範大人,董某此番前來,並無公事,只為私事。”
可董祀所說的這些話,卻在範忠的意料之外。
在當今天下,如果沒有朝廷的命令和路引,朝廷官員是不允許跨界走動的。而且如果有官員需要跨境的話,朝廷也會事先告知當地的府衙,令他們知曉的。
範忠眉頭不禁微微皺起,有些疑慮道,“那大人定然是受了陛下的密旨,範某自然知道規矩,不該問的絕對不問。”
董祀聞言忍不住呵呵一笑,這哥們兒想象力還挺強,隨即搖搖頭接著輕聲說道,“不,董某此番前來,也沒有陛下旨意。”
聽到這裡,範忠反而愣住了,忍不住嘶地一聲倒吸一口冷氣。
片刻之後,只見他鄭重的抱拳說道,“那就對不住了董大人,您作為兗州別駕,既無朝廷路引,又無陛下密旨。依照我大魏律,下官雖無權逮捕您,可也必須得向刺史府和朝廷,稟報您的行蹤,還望大人不要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