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西域&北庭都護府(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即便是那丞相鍾繇,此時也是眉頭微微皺起,似乎他也把這個看起來,最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給忽略了,就更別說其他人了。
可他畢竟是百官之首,又是昭陽殿內眾臣中年紀最大的,他如果不說豈不是讓皇帝難堪。
想到這裡,鍾繇有點兒心虛的說道,“啟稟陛下。自前漢博望侯.張騫兩次鑿空西域以後,歷代前朝君王為了保證西域諸國的安寧,便在西域立下了都護府,治所也都曾多次換過。不過相對而言,合適作為治所的無外乎那幾個地方,柳中城、樓蘭、輪臺、海頭、犁尉,這西域都護府的治所從中挑選一個便是。”
聽到丞相鍾繇的闡述,曹丕微微點頭說道,“不瞞諸位愛卿,早在去年,朕便密詔命令涼州刺史.鄧艾和敦煌太守.倉慈,以商人的身份秘密探查了西域各部的情況。他們的邸報也早在去年便已經到了朕的案頭之上,只是後來因為公孫淵叛亂一事,便被擱置至今了,若不是剛剛丞相的這番話的提醒,朕差點就給忘了。”
說罷,曹丕站起身來,在案頭上翻找了一番,終於找到了那份邸報,並將其順手遞給了最近的丞相.鍾繇觀看。
鍾繇越看,眉頭越發的緊皺,看完之後隨即一言不發的,將其傳給了下一位,很快整個昭陽殿內的大臣們都看完了,但也更加的沉默了。
曹丕看著大殿內內眾人,那一張張沉默又嚴肅的臉龐,不僅被逗笑了,“哈哈哈,諸位愛卿,何至於此啊?那公孫淵和五胡的六十萬大軍的叛亂,都被我們平定了,我們還怕這小小的西域諸國嘛。也正如鄧艾的這份邸報中所言,西域諸國的局勢雖亂,但亂中有序,他們其中的大多數都還是嚮往著,復投我大魏的。
這西域五十餘國,雖說看起來數字恐怖。可大的諸國,像那鄯善國也不過才一萬多人口,兵馬更是隻有區區三千餘人。而小的諸國,甚至整個國家下來也才千數千人罷了,兵馬就不用提了。又何足為懼?”
終於,在聽到曹丕的這一番話,鍾繇不禁搖搖頭苦笑道,“終究,還是陛下更勝我等一籌啊。既然有了鄧刺史的這份邸報,我們對西域都護府的復設,自然也就更加有把握了。如此看來,西域都護府的治所,萬萬不能設立的與我大魏治下的涼州太過遙遠。
更何況,西域諸國中還有一部分部落的部落,態度不是那麼明朗的,一切還是謹慎起見為好。如此說來的話,那麼像輪臺、柳中、尉頭、精絕、龜茲等城,距離我涼州較遠的城池,也就不適合作為治所了。相對而言,海頭、犁尉這些相對較近一些的城池,反而比較合適。”
此時,殿內另外一位資格較老的將領,衛將軍.曹洪也開口了,“丞相的這番言論,老夫也是認為可行的。畢竟現在西域各地的局勢,還是比較隱晦的。治所在將來西域治安較好了,我們可以再遷址。現如今自然是稍微近一些的更加合適,倘若事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變,我涼州大軍也好,在第一時間內抵達進行支援。”
這時,曹丕看向殿內其他的人,發現他們幾乎都在默默點頭,顯然他們對這兩位老沉的建言也是贊成的。
曹丕見狀,隨即微微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麼。咱們就從海頭城和犁尉城當中,挑選一個出來做西域都護府的之所吧。諸位愛卿,儘可暢所欲言。來說一說這兩個城池的特點,看哪個更加合適。”
曹丕話音剛落,只見那司空.華歆捋著下巴,那一綹稀疏的鬍鬚說道,“據老臣所知,那海頭城乃是整個西域之內僅次於樓蘭古城的第二大城,而如今樓蘭古城已然煙消雲散,僅剩下了這座新城海頭。此城乃是西進西域和東進河西的畢竟之處,坐落在羅布池之畔,水源充足,向東距離敦煌也不過區區四百餘里。老臣覺得,他作為治所或許更加合適。”
“老兄,你的這個話我就有點兒不太認可了”。眾人抬頭望去,竟然是那太常.王朗,“啟稟陛下,老臣覺得犁尉城成或許更加合適一些。河西走廊一出敦煌便是西域諸國的大漠之處,可相對而言,那天山山脈南北兩側的諸侯部落,反而更多一些。而這犁尉城正坐落在那天山山腳之下,因此,老臣覺得它作為治所,反而比海頭城更加合適一些。”
王朗話音方落,坐在他一旁的御史中丞.司馬懿又開口了,“太常大人,您的這個話晚輩可就有點兒不太認可了。當下之際,乃是西域都護府初設,一切當以求穩為重。海頭城雖然周邊的部落少一些,但距離敦煌郡反而更加近一些。
如若有什麼事情發生,我朝廷大軍也可朝發夕至。我們此時不在乎控制多少諸國部落,而是在於首先將進入西域的橋頭站,前哨陣地扎穩紮結實了。”
“仲達(司馬懿),此言有理,我認為可行。”
“是啊是啊,老兄弟,這次我就不站你了,我也覺得仲達的話更加有理一些。”
......
曹丕看著殿內越發的熱鬧起來了,急忙出言制止道,“諸位愛卿,諸位愛卿,莫要吵鬧。這樣吧,同意以海頭城作為西域都護府治所的,大家可伸手示意一下。”
言罷,殿內以鍾繇、華歆為首的幾名大臣都伸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