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帝國西部無戰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中之地的叛亂,在皇帝曹丕的帶領之下,也終於得到了平息。
長安守衛戰結束後的第二日。執金吾.曹真和太僕孫禮的援軍,才姍姍來遲,不過也勉強算得上是錦上添花了。
戰後,便是應該進行論功行賞。
而首功之臣,自然是率涼州援兵到來的涼州刺史鄧艾。一時間,才三十餘歲的鄧艾風光無兩,皇帝親更是封他為方城亭侯。
可殊不知,鄧艾今日的所作所為,也為他日後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皇帝.曹丕是在年關之前,抵達長安城的。臨松先生.郭瑜則是在年關過後不久,隻身赴敵營的。酒泉郡和敦煌郡,也是在元宵節左右,便已經平定了的。
如此算來,涼州叛亂被完全平定,距今已經一個來月了。可是,這麼大的事情,他涼州刺史.鄧艾卻沒有想著要稟報與皇帝陛下。只是在之前,將他與郭瑜所商定的,左右單于封定製衡之策,以邸報的方式傳到了長安,而其他的則一概沒說。這顯然已經有了,持功自傲的嫌疑。
當然,法不傳六耳,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涼州被平定之後,也確實是有很多事事情需要善後。但是,無論再忙再保密,他鄧艾也應當。此間所發生的事情,告知長安,可他終究還是沒有。
無論再怎麼說,他鄧艾是為臣的,曹丕才是君,他自然應當密信告知皇帝知曉的。如果曹丕知道涼州之地的叛亂已經被平息,而且鮮卑五部中的拓拔部,和宇文部已經投降朝廷的話,那作戰方略也必然會跟著改變,而絕不會像今日這般如此的驚險。
不過好在,曹丕並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而且鄧艾率兵來援,也確實有功。而其他的眾臣們雖然看出來了,心中自然有所不滿。如果放在平時,肯定就會有人出來參奏了,可鄧艾此時氣勢正盛,自然也便沒有人去觸這個黴頭,拿這件事兒來找皇帝討說法。
而功勞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那位在此戰之中,連斬鮮卑叛軍三員大將的,文欽之子文鴦。
對於這個有著赤子之心的憨憨少年,曹丕雖然跟他接觸的時日不多,但卻也是打心眼兒裡喜歡這個有勇有謀的少年郎。
因此,在戰後曹丕更是親自去馬廄之中,挑選了一批千里良駒,賜給了這位年青有為的小將軍。
若是換成別人,斬殺了軻比能這樣大的功勞,最少也得封一個封邑幾千戶的大侯了。但是,文鴦他的年齡太小,尚不能夠封他太大的官職。不然的話,對於他來說也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兒。
因此在官位的封賞之上,只是略微給他提了一下。加封他為偏將軍,關內侯。
偏將軍雖然說只是一個正五品的常設將軍。但是對於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少年郎來說,已然很是不錯啦。
畢竟,他日後的路子還很長。而這個偏將軍,甚至是很多人奮鬥了一輩子都撈不來的官職。更何況,這還是皇帝親封,殊榮更是不必多說了。
至於其他的將士和臣子們,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拔和獎賞。
而對於這次在來援
(本章未完,請翻頁)
長安城中,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的,鮮卑二部首領拓拔力微和宇文浪。
皇帝.曹丕再與眾臣一番商議之後,便按照鄧艾和郭瑀所呈交上來的,左右單于封定之法,對他們進行了冊封。
封撻跋力微為鮮卑左單于,宇文浪為鮮卑右單于。二者之間沒有貴賤之分,也沒有上下之別。
並同時將鮮卑部所有舊時領土一分為二,西面的封賞給了拓拔力微,而東面的則封賞給了宇文浪。
受到封賞之後的撻跋力微和宇文浪,當即跪倒在地,對朝廷的封賞表示了由衷的感謝,並歃血為盟發誓道,自己將永遠忠於大魏朝廷,如若違誓,天人共棄之。
而皇帝曹丕,對當前的這些肯定是很滿意的。可他心裡對於這兩個人所說的話,也僅僅只是信了一半。
因為他知道,草原上的人,向來都是有奶便是娘。
今天給他好處了,他認你,叫你大皇帝,可等改天你威勢變小了,他們就會像今天的軻比能一般,反過來狠狠的咬你一口。
不過無論如何,迄今為止,關中之地的叛亂,還是終於得到了平息。
而且是在二月份就得到了平息,比曹丕和朝臣們所估算的四月,要少了將將兩個月。
皇帝曹丕所帶來的十萬大軍,也只是折損了兩萬而已,遠比計劃中的要少的多。
反過來看那十萬鮮卑叛軍,卻折損了大半。除去拓拔力微和宇文浪麾下的三萬大軍之外,那七萬大軍幾乎有十之七八全部折損在了這裡,堪堪只剩下了萬餘人。
如此看來,鮮卑部就算冊封了左右單于,可他們兩部加起來的控弦之士,也不過五萬騎兵了,而且日後他們只會相互制衡,不可能再像今日這般鐵桶一塊了。
他們沒有了能力再生事端,自然也就不足為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