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丞相鍾繇的率先附議,一堆的大臣們也緊跟著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地。顯然都是中秋節那天晚上,在昭陽殿內的重臣們,因為那一日他們就已經達成了一致,今日不過也就是走走過場罷了。

再說了他們已經商定,皇帝只是鎮守長安,並不會親臨戰場。更何況這位皇帝陛下沒有繼位之時,也曾經多次跟隨著太祖武皇帝東征西討,所以這也算不了什麼。

不過唯一讓人意外的是,皇帝不等過年,竟然選擇在年關之前,臘月二十五就領兵西進了。

此時,雍涼和北地各州,士氣低迷,如果皇帝能夠在這個時候御駕親征,身臨前線的話,那麼對於各州的將士們,也將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屆時軍心大振,朝廷藉此一舉平叛,也或未可知

(本章未完,請翻頁)

啊。

畢竟敵軍六十萬,而整個帝國一十四州加起來,也才堪堪八十五萬大軍左右,這還都算上了禁衛軍、京畿守備大營這些。

對於這次叛亂,自然是需要慎重再慎重的,若朝廷再不有所作為,待得一兩個月冰雪消融,春暖花開之後,恐怕那六十萬叛軍就要南下了,屆時孰勝孰負還真就不一定了。

別看此時益州境內的南蠻、揚州境內的山越和海賊,以及交州境內的山越,看起來乖乖巧巧的。可一旦戰火燃燒到中原或者關中,他們必然就會在你的後院趁機點上一把火。

平叛宜早不宜晚,遲則生變矣!

而其餘不知情的眾臣們,見到三公九卿這些大臣們都已經俯首認可了,他們要是再阻攔,就有點兒太不知進退了。再說了就算他們此時諫言,又還有什麼用呢?

想到這裡,其餘的眾臣們,也隨即跟著跪了下來齊聲山呼道,“臣等,附議!”

見到殿內的百官都已經同意了,曹丕的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意氣風發,“好,既然眾位愛卿,都已經沒有異議,那就這麼定了。”

“太常。”

“老臣在。”

新任的九卿之首,太常王朗,隨即應聲而出。

“傳旨,自既日起朕會開始齋戒。三日之後,朕會親至太廟,祭拜天地和列祖列宗,七日之後,朕會領兵十萬御駕親征。”

“臣,遵旨。”

皇帝出征之前,自然需要告知一下先祖的,一來,是為了告知他們自己為什麼親征,二來,自然也是為了得到天地和列祖列宗的保佑。

為了這一天,曹丕和鍾繇他們自然早早的就在準備了。

兗州、豫州、徐州抽調來的大軍,連同京畿周圍所抽調的,共計十萬大軍,早已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到位,時刻準備著出發呢。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秘密進行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重臣們知道。

“丞相!”

“老臣在。”

“五日之後,江陵王.曹植便可返回帝都,你和衛將軍曹洪、江陵王曹植,共同輔佐太子.曹睿監國,不得有誤。另外,再傳一道執意,告知揚州諸將,他們可以架穿出海北上了。”

“諾,老臣遵旨。”

“執金吾.曹真,太僕.孫禮,少府.辛毗......爾等隨朕,一同西進長安。”

被點到名的眾臣們,隨即跪倒了一片齊聲山呼道,“臣等領命。”

這是發生在黃初元年,公元235年,冬,臘月十八,洛陽宮城承明殿上的一幕。

後來,史書記載。

黃初年間,太宗文皇帝曹丕,率領眾臣御駕親征,兵至長安,三軍軍心頓時大振。其後僅半年的光景,朝廷就平定了,以公孫淵為首所率領的六十萬叛軍。

史稱“黃初大徵”!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