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黃初元年,公元235年,冬,臘月初八。

自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叛亂以來,已有四個多月了。這幾個月以來,各地的戰報便如雪花一般,接連不斷的飄入了帝都洛陽。

無非是,今天哪個城池又被攻陷了,明天哪個校尉又被斬首了,後天哪個都尉又投降了,朝廷的各個衙門,早已亂成了一鍋粥,這其中幾乎沒有一封捷報。

止到最近這幾天,或許是因為天冷了不好動兵,也或許是其它的一些什麼原因,所以噩耗才堪堪少了下來。

如今,帝國北部各州和的大致戰況是,由於幽州的全境淪陷,所以壓力自然就到了冀州和幷州身上。冀州和幷州,現如今所面臨的是遼東公孫淵、高談德、草原羯族、烏桓等,大約三十五萬叛軍的壓力。

雍涼二州,則面臨著鮮卑.軻比能、羌族.姚士祥、氐[di]族.符柔萬年,大約十五萬叛軍的圍困,另外還有一些趁火打劫的小部落。

益州相對好一些,只有北部有著氐族的三萬大軍。

而這種訊息就算想堵,又怎麼能堵得住呢。這幾個月來,天下的百姓們對此無不議論紛紛。

“這仗怎麼打的,怎麼成了這個鳥樣子了。”

“是啊,想當年曹大將軍橫掃北庭的時候,不是很威風的嘛。”

“那時候大將軍領著十多萬軍馬,就敢深入大漠數百里,最後還徹底平定了匈奴王庭,俘虜幾十萬啊,怎麼現如今就不行了呢?”

“話可不能這麼說啊,今時不同往日啊。”

“難道說,這裡面還有其它的什麼事情?快說來聽聽。”

“建安年間的那一仗啊,大將軍麾下雖然只有十五萬軍馬,可都是騎兵,最重要的是每人都配備了,江陵王.曹植大人最新改良的鐵馬鐙。那匈奴人的騎兵跟咱們的騎兵的戰力,跟咱們大魏的騎兵完全不再一個層次上啊。更何況,當時匈奴人也只有二十萬大軍啊。”

“那今天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首先,這一次起兵反叛領頭的啊,其實不是胡人,而是遼東的公孫淵啊。”

“啊?原來是他呀,聽說朝廷前幾年對他是又給兵,又給餉的。咱們陛下繼位之後,還特意封他做了樂浪公啊。”

“所以說啊,真正能傷害到咱們的,往往都是這種漢奸似的自己人。去年平定王平的叛亂之後,朝廷還特意給了他們數千柄苗.刀、陌刀,甚至還給了他們幾十名工匠啊。沒想到這群王八蛋,竟然恩將仇報,反過來用給他們的這些東西來對付咱們。

你想想唄,就草原胡人那幾下子,他們的鐵馬鐙還有苗.刀都是哪來的,還不都是公孫淵這老小子提供的?要不然,就那群唯利是圖的胡人,他們能心甘情願的,供他驅使,奉他做燕王?做夢吧。”

“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呢。”

......

(本章未完,請翻頁)

神都,洛陽城,承明殿內。

這一日,一如往常的大朝會。

宮中早就有訊息隱隱傳出,當今的皇帝陛下,要在年後御駕親征,坐鎮長安。而且傳聞就在這幾日,便會做出最後的決定。

只見那高高的龍階之上,皇帝.曹丕閉目端坐在龍椅之上,一言不發,而大殿之內也是安靜的嚇人。

良久之後,曹丕才緩緩的睜開眼睛,“眾位愛卿,如今公孫淵叛亂迄今已經有四個來月了,不知諸位可有破敵之策?”

話音方落,只見一名中年大臣手持象牙芴板緩緩走了出來,定睛一看竟然是那曾經隨軍北征的太僕.孫禮,“啟稟陛下,微臣有本。”

“愛卿,快快奏來。”

得到了曹丕的首肯,孫禮開始誇誇其談,“臣遵旨,微臣愚以為。當下之戰局,表面上看起來冀州和幷州大壓力最大,可是最需要援助的,反而是雍涼二州。那冀、並二州雖然有著三十餘萬的叛軍,可如今因為天寒地凍的,北地孤苦,而此二州大多城高牆厚,叛軍反而不易攻破。

更何況司徒.陳群大人鎮守信都,而且冀、青二州的十萬援兵,已與數日之前,到達了冀州和幷州的北方邊界,雖然兵力仍有一些捉襟見肘,可是那叛軍想要南下一步,反而難了。

可雍涼二州就沒那麼簡單了。一來,雍州之地十不存三,那鮮卑單于.軻比能雄才大略,如今率兵數萬,對我長安關中虎視眈眈。二來,涼州四郡之地,如今也只剩下了敦煌、武威二郡。若不是刺史.鄧艾和太守.倉慈平日裡有所準備,恐怕也早已淪陷了,到如今涼州的他們已經堅守了四個月了。因為叛軍隔在了中間的緣故,我朝廷的援兵即使是想要救援,也得先打通道路才是啊。

如今,最不需要擔心自然是益州,有鍾會將軍和郭淮將軍在,平定北部叛亂那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平叛的前提是北方的軻比能、姚士祥他們不會揮兵南下,由此可見雍涼的戰局,實乃我平叛之第一要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