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張掖郡而言,酒泉就要幸運的多了。

攻打酒泉郡的兵馬,乃是羌族內,除首領姚士祥之外的二號大將.無弋[yì]劍,所率領的兩萬偏軍。

因為姚士祥早年間在關中軍任職,而且與郭淮私交很好,因此在出徵之前,他就曾告誡過無弋劍,儘量少造殺孽。

姚士祥曾經跟他們說過,將來即使自己打下了雍涼二州,也需要人力來恢復生產,如果只打下了一片焦土,人都殺光的話,那麼對他們而言,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在這大爭之世,不是說看誰的底盤大,而是看誰手中的人口更多。

當年孫權、劉備與朝廷對峙之時,益州和荊揚二州的土地加起來,並不比朝廷所在的北方各州領土少到哪裡去。可最終朝廷能夠成功的平叛,則是因為北方的人口是吳、蜀兩國加起來的兩倍之多。

是故,姚士祥在攻打雍州刺史府所在的金城郡之時,也曾事先多次派出使者勸降刺史.婁槐。怎奈婁槐此人過於剛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後來,州府.允吾城被羌兵攻破的時候,刺史.婁槐竟然選擇了墜城自盡。

而為了表示對這位刺史大人的尊重,姚士祥並沒有毀壞和侮辱他的屍身,反而用了很高的規格,將他好生安葬了。

而且即便是攻進了允吾城,姚士祥也沒有像其他胡人那般燒殺搶掠,反而命令部下嚴格的約束各自的軍隊,與民秋毫無犯,甚至還斬殺了數十名趁亂搶掠的兵士。對於那些放下兵刃投下的兵士,也沒有為難他們,最終也只是收繳了他們的兵刃,將他們收押了起來而已。

這或許也是因為,姚士祥早年在關中漢軍營有過從軍的經歷,受漢軍中的影響比較大吧。畢竟當時的正西將軍.夏侯淵,以及他手下的諸如張郃、郭淮等人,都是愛民如子的好將領。

而無弋[yì]劍和他的部下們,受到了姚士祥多年來的薰陶。再加上,羌人各族與雍涼漢人,有著經久不衰的經商貿易。所以他們相對鮮卑、羯族人而言,對漢人百姓就要溫和許多了。

甚至為了勸降武威的涼州刺史.鄧艾,無弋劍在得到了姚士祥的首肯之後,更是把酒泉太守.駱和給放了回來。

而酒泉郡和金城郡,也成為了眾多淪陷的州郡當中,為數不多幸免於難的兩郡。

不過姚士祥和無弋劍恐怕也沒想到,正是因為今日他們的善意之舉,才為日後窮途末路之時的自己,留下了一條活路。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啊。

......

益州的情況,在眾多叛亂的各州里是最好的。

那是因為益州西面乃是數千米高的寒原,寒願高苦,即便是羌人和氐[di]族人,也不願意在這種不毛之地生存。

益州東面乃是江陵王.曹植所鎮守的荊州,南面乃是大司馬.曹仁所駐守的交州,即便是好生叛亂的南中之地,如今也有南中大將軍.鄧芝所率領的三萬舊蜀軍鎮守。

因此,益州所面臨的,只有北面氐族首領.符柔

(本章未完,請翻頁)

萬年所率領的三萬大軍。

符柔萬年也很清楚自己的實力,在他率領大軍攻破了蜀地郡和陰平兩郡之後,即便他距離成都已經僅僅只有二三百里之遙了,卻也沒有繼續進軍。反而派出了自己麾下的精兵強將,把守住各個險要礙口,成防守之勢。

鎮守成都的益州牧.鍾會他自然是瞭解的,次子雖然年少,可當年領一偏軍偷渡陰平七百里,奇襲拿下了成都。今日雖然自己也已經拿下了陰平,可他知道就憑自己手中的這兩三萬人馬,是絕不可能拿下城高牆厚的成都的。

更何況鍾會的身邊,還有一個身經百戰,且頗有威名於雍涼之地的平西將軍.郭淮。

因此,他也只能被動的防守,待鮮卑軻比能和羌族姚士祥,完全拿下了雍、涼二州之後,再與他們合兵一處,共同南下成都。

而此時的鐘會,早已經在從其餘各郡抽調兵力,準備北上平叛了。

————————

大魏黃初元年,公元235年,冬,十月。

距離遼東公孫淵起兵反叛至今,已經兩個月了。可帝國北部各州郡,卻幾乎都還處於被動的防禦狀態。並不是朝廷不想有所作為,而是實在是難以有所作為。

幽州,還是那個老樣子,除了涿州城還在苦苦支撐之外,剩餘各郡已經全部淪陷。

雍、涼、益三州,也還是那個老樣子。

雍州,僅剩了與關中相連的安定、漢陽還在朝廷手裡;涼州,也只剩下了鄧艾的武威和倉慈的敦煌;益州,情況最好,只被叛軍攻下了蜀地郡和陰平兩地。

這三州各地的朝廷駐軍和叛軍,似乎進入了一個對峙的狀態。叛軍無法再進一步,而朝廷的駐軍也沒有能力進行平叛。

幷州,說起來就更加糟糕了。

近百年來,從未有過敵軍鐵蹄進入的雁門關,這一次在公孫淵、高談德、烏桓、鮮卑等族的數十萬聯軍合力之下,竟然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