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方有五胡(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公孫康因為斬殺了孫吳的使者,朝廷因此破格將其封為了樂浪侯。
不過,像公孫康這種蛇鼠兩端,善用陰謀詭計的人,終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不久之後他便暴斃而亡了,享年四十歲都不到。
當時,介於天下尚未平定,朝廷為了安撫遼東,便把他追贈為了大司馬。
他死之後,本來應該是他的兒子公孫淵,繼承遼東太守之位的。可由於他死的時候太年輕,公孫淵年齡又太小,於是就被他的弟弟公孫恭繼承了遼東太守,公孫淵只是接替了父親樂浪侯的爵位。
公孫恭成為了遼東的主事人之後,以為自己羽翼豐滿,而且公孫氏在遼東已經經營了兩代人了。並不需要再臣服於朝廷,可以像東吳孫權那樣各地自立了。
於是自他繼位之詩時,便一直謀劃著自立,經過數年的準備之後,他自立遼東王,並親率兵馬向遼西進發。
可萬萬沒想到,他竟然被時年只有時年只有二十五歲的,遼西太守.毌丘儉擊敗。
一時間,他的威名掃地,而毌丘儉卻因此得以威震遼東,成為了幽州雙虎之一的東虎。並如踩了登天梯一般,在僅僅數年後便升任了,正三品的幽州刺史,成為帝國的封疆大吏。
也或許是公孫恭的父親和長兄,以及他本人壞事做的太多了。那一戰之後不久,他便患上某種對於男人來說,特別難以啟齒的病,再後來為了保命,只能......嗯......自宮了。
經此一敗,公孫恭顏面掃地,民心盡喪,而且他的身體也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勞累了。
公孫淵此時剛剛成年,便借了這個機會,逼迫公孫恭下臺,將其幽禁了起來,並趁機向朝廷請罪。
當時朝廷正在用兵東吳,且到了如火如荼的關頭。因此並沒有趁機東進,而是見好就收,讓他繼承了遼東太守的位子,並給了他一個雜號將軍的牌子.揚烈將軍。
從此,公孫淵成為了遼東真正的主事人,也是公孫氏在遼東的第三代掌門人。
公孫淵,字文懿。此人文武皆有才,但對比他的父輩們來講,他似乎也更加的殘暴一些。
算起來,到現在已經快有十年了。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公孫元已經徹底的掌握了遼東的局勢。雖然他此時明面上依舊是大魏朝廷的遼東的太守,可儼然已經是徹頭徹尾的“遼東王”了。
昔日遼西一戰中,公孫氏所丟失的民心和威嚴,也已經一點點的被公孫淵找了回來。
此時的公孫淵,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自己也終於有了跟中原掰手腕的力量了。
不過,十數年前的遼西一戰,公孫淵也深刻的認識到,如果想要取得自立,光靠自己遼東一股勢力是遠遠不夠的,務必要找人合作。可現如今東吳、西蜀都已經被滅掉了,甚至就連已經投降了的庲降
(本章未完,請翻頁)
都督.王平和江東的四大家族,也被殺掉了。
自己決不能坐以待斃,如果再不行動的話,恐怕自己也會落一個跟他們一樣的下場。
此時曹丕的大魏剛剛篡漢,皇帝寶座未穩,如果在給上他們幾年,到時候民心歸附,在想動手恐怕也就難了,應當趁這個時候趕快想辦法起事才對。雖然東吳、西蜀以及匈奴都被他們給滅了,不過好在經過幾年的折騰,他們的損失也不小。
而且,雖說匈奴滅了,可北方草原上的鮮卑人和羯族人,經過這幾年又重新乘勢而起。而且西面的羌族人和氐[di]族人也起來了。他們每一族,或許勢力不算太大,可是如果能把他們都湊到一塊兒,同時發難的話,也不可小覷啊。胡人好利,如果自己加以利導,想來也不會是什麼難事。
鮮卑人、羯族人、羌族人、氐族人、高句麗,再加上自己遼東的二十萬大軍,輕輕鬆鬆湊出五十萬大軍,還是不成問題的。
大魏朝廷一十四州,此時加起來,不過也就六七十萬軍隊罷了,而且都還分散在各地,這五十萬大軍絕對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那黃鬚漢子曹彰雖說兇悍,可北地各州加起來不過也就十幾萬大軍罷了。
鐵馬鐙?他們有,我也有。或許朝廷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滅蜀一戰中的苗.刀和陌刀,也已經被自己偷偷的搞到手了。而且這幾年,也配備了不少了。
如果自己的謀劃順利,到時候與他們平分天下,也或未可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