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二人才正式進入話題。

看著那已經遠去的學子們,鄧艾似乎若有深意的說道,“如今,我大魏皇帝求賢若渴,且敬重天下讀書計程車子們,可惜還是有很多士子們懷才不遇啊。”

郭瑀聽著鄧艾的唸叨,隨即也說道,“我涼州,有士載你這樣的好刺史,是百姓之福,也是讀書學子之福啊。”

沒成想,聽完這話之後的鄧艾,並沒有露出笑容,反而常常的嘆了一口氣,“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鄧艾一人之力,何其微乎其微?我想要的是,這天下讀書計程車子們,無論是豪門還是寒門,都有著同樣向朝廷效力的機會,都有著同樣可以實現自己胸中抱負的機會。”

聽到這裡,郭瑀不面心中一驚,隨即問道,“士載,你莫不是有什麼想法?”

鄧艾抬起頭來,一臉嚴肅的看著眼前的這位臨松先生,良久之後才緩緩開口,“不敢相瞞於先生,艾,確實有一些想法,不過也僅僅只是一個苗頭罷了,只是......”

說到這裡,鄧艾停頓了下來,隨後牛頭不對馬嘴的說道,“不知臨松先生對當世之‘九品官人法’如何看待?”

郭瑀聞言隨即說道,“陳長文大才,此‘九

(本章未完,請翻頁)

品官人法’自然也是當世最好的吏治和舉人之法。士載,難道對這‘九品官人法’有不同的見解?”

鄧艾也並沒有囉嗦,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艾,對此確實有一些自己的見解。我自當承認,這‘九品官人法’確實精妙,我大魏朝廷自上而下吏治得以澄清,更多的仁人志士得以推舉,實賴此法。可也正像方才我所說的,此法的重中之重在於那中正官。

中正官清廉反而還好,若不是良人呢?此乃其一。

當下每個州郡的中正官不過十餘人,可每個州郡的讀書人又有多少呢?就算我涼州貧瘠,又讀書之人何止數千人,這十餘位中正官又能認識幾多呢?在下敢料定,在當今皇帝陛下推行興學之後,這讀書之人將會越來越多。此乃其二。

另外,不知先生有沒有發現,這大中正乃是朝內三公、九卿之重臣,各州府之小中正要麼是各郡之太守,要麼就是各大氏族之話事人。這其中又有白身的寒門弟子幾何?我鄧艾,得上天之垂憐,有幸被司馬大人和當今皇帝陛下所器重,因此才有了這刺史之尊。可天底下還有無數個像我這般的,無門可投的寒門子弟的呀。此乃其三。

由如此之三點看來,不知臨松先生是否還覺得這‘九品官人法’乃是長治久安之計呢?”

鄧艾果然還是那個,話不驚人死不休的赤子少年,只不過如今的他也只有在萬般信任的人面前才會如此。

郭瑀聽完這番“膽大妄為”的言論,不免也愣住了,不過很快又就回過了身來。這九品官人法在發行之初,它也曾經仔細拜讀過,自然也發現了其中的部分不好的苗頭。

可是畢竟此法乃是朝廷所立,經過了包括皇帝、三公、九卿等重臣們的一致認可,從某種層面來講,這九品官人法代表的乃是天下士族們的利益。因此,也就使得即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但也不能往下想,也不敢往下想。

這全天下敢往下深鑽的,恐怕也只有這鄧士載了吧。

想到這裡,郭瑀並沒有直接點明,而是接著問道,“那士載,你如今的想法是什麼呢?”

鄧艾思量了一小會兒,隨即接著說道,“我欲求得一法,使天下的所有讀書人,不再有門楣之別,不再需要任何人的舉薦,不再製約於人的轄制,便可以為朝廷效力。”

郭瑀聽到這裡,隨即也一臉正經的說道,“可你是否知道,如果真有了這麼一法,那麼如今士子們的利益就會受到威脅。到時候,你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即便陛下和司馬大人他們想要保你,恐怕你最終也會被當成‘晁錯’給殺掉啊,你可想好了?”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不悔!!!”

這一天,是黃初元年,夏七月。

也是在這一天,郭瑀真正認識到了那個叫做鄧艾的年輕人。

再十餘年後,鄧艾被......可天下的讀書人,也永遠的記住了,那個以一己之力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鄧士載。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