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八十三章 論萬世,不論一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己所在的司馬氏就不用說了,曹氏一族,乃是本朝開國功臣曹參的後代;夏侯氏一族,乃是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代。
編制這九品官人法的陳群,出自名門望族潁川陳氏;太傅.鍾繇,出自潁川鍾氏;少府.辛毗,出自隴西辛氏;徐州刺史.王凌,出自太原王氏偏支;青州刺史.諸葛誕,出自琅琊諸葛氏......
即便是唯才是舉的魏王曹操,所用的大部分人才也都是出身名門計程車子們,雖說也有一些譬如張遼、徐晃、典韋等人,但大部分也都是武將而已,文人謀士裡很少有出身寒門的,即便有,也只是零星的幾個人罷了。
那日在座幾乎沒有一個寒門子弟,想到這裡,司馬懿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不是並沒有注意這些,現在仔細想想著實讓人後背發涼。這九品官人法,恰恰應和了天下豪門士族的心思,即便有人看出些許端倪來,又怎麼會說出口呢?
再說了這如今的天下,朝廷官員大權都在豪門士族的手裡把控著,即使魏王曹操有心要說什麼,也不會說,因為他畢竟還是要靠這士族們的幫助的。
想到這裡,司馬懿眼神中閃過一絲陰翳,但轉瞬而逝,抬起頭來,略有一絲緊張的問著身前這個年輕人,“士載(鄧艾,字士載),對此可有良策否?”
鄧艾聽完,輕輕搖了搖頭,神情中似乎頗有一絲無奈的說道,“人力終有盡,在下也僅僅只能看出些許缺陷來,並無對策。畢竟對於當世而言,此‘九品官人法’已經是最適合當下的完美製度了。畢竟即使諸如聖人孔丘,大秦的始皇帝嬴政,太祖高皇帝等人,也想不到今日之世吧。”
聽到這裡,司馬懿胸中的石頭才落了地,不經意的慢慢鬆了一口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他鄧士載果真過於聰慧,即使自己對他萬般看重,也得想辦法除掉他。畢竟他只是一個出身寒門計程車子,跟整個家族甚至是整個天下士族們的利益比起來,他一個鄧士載自然也就微不足道了。
殊不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對面的年輕人心中也是知曉的,更何況是與整個天下計程車族為敵,他鄧艾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啊,更何況自己現如今也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從六品典農功曹而已。
要不是世子和眼前的這位京兆尹大人看重,自己甚至都沒有資格看到這“九品官人法”。
其實鄧艾心中已經有了一個相對於九品官人法的對策,只不過現在也僅僅只是一個雛形而已。但他深知,一旦這一策出世,絕對比九品官人法還要驚人,必將開創一條前所未有的先河,造福天下所有寒門子弟。
當然,自己也必將會為此而付出慘痛的代價......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必九死不悔!
————————
建安三十五年,公元230年,冬,臘月二十六日。
許都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雲集,這也是年關之前,最後的一次大朝。在京所有四品以上文武,包括各地州府來京年述職的官員,一律不得空缺。
甚至就連已經很久沒有上朝的司徒.劉曄,今日都來了,當然還有一些本已經致仕了的前朝老臣。
這自然也是近幾十年來,帝國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大朝。
皇帝劉協從好幾日之前,心情就一直很好,也一直在殷殷切切的盼望著這次朝會。因為這次朝會也是自他登基以來,第一次接收天下一十三州所有大臣們的叩拜。
只是與他不同的是尚書令.荀彧,以及新上任的大鴻臚,臉上卻有著遮掩不住的疲態。想想也是,這麼特殊的大朝會,一些個禮儀、站位等亂七八糟的事情,哪些都需要這二位來操心。而皇帝在這裡面,只不過是個甩手掌櫃而已。
朝會最初自然是順順利利的進行著,無非是三公九卿、各州府的官員代表們,簡單敘述一下今年以來的所發生的重大事情。名義上是要皇帝聖裁,其實日前早就都已經決定好了,今日皇帝走個過場,過把癮罷了。而龍階上的皇帝,卻是特別享受這權力所帶給他的感覺。
就在眾位公卿大臣們,幾乎將今日的朝政之事都進言完畢的時候。有一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年近半百,胸前一副尺餘長的美髯,頭戴委貌冠,身著一領墨色玄端服的大臣,從文臣一側慢慢踱步走了出來。
只見那人朗聲道,“臣,御史中丞.陳群,有本啟奏。”,那人自然也就是,今日會成為大殿上的主角,今後必將名垂青史的,九品官人法的締造者,潁川陳群,陳長文。
曹氏一派的重臣們自然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所以一個個胸有成竹並無什麼異樣。
相反保皇一派的大臣們,則就有些不知所以然了,但是多年來的學識和教養,依舊使他們面不改色的聽著。
而龍椅上的皇帝,眉目不經意的皺了一下。今天他陳群不在奏本的公卿大臣裡面啊,這是玩兒的哪一齣,當他看向荀彧的時候,發現對方也有一絲的困惑,想必又是那曹賊搞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