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品官人法在荊州一經鋪開,便得到了很好的相應。朝廷的大中正官和各州府小中正官的任命,很快也就傳了下來。

一時間,荊州各地府衙甚至軍營中,風氣都為之肅然一清。有些官員仗著自己是當地的名門大族,而有些官員則仗著自己是曾經跟著魏王.曹操征伐天下的老臣,軍功卓著。都沒有把這次朝廷下發的官員察定之法放在眼裡,總以為朝廷和上司不會把他們怎麼樣。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次州府竟然動了真格的。在察定的評論到達朝廷之後,很快便對相應的官員做出了提拔和貶謫。而很大一部分一些在野計程車子們,經過之後相應的考核,也都被徵召入仕了。

這時候,那些個曾經不把九品官人法放在眼裡的,世家子弟和勳貴們才幡然醒悟,可也已經為時已晚矣。

而這批被提拔的官員裡面顯然就有文欽,如今的他已經從破虜校尉,破格提拔為了從四品的破虜將軍兼長沙太守。

他與江夏太守.荀惲共同掌兵,分別駐紮在揚州以西的邊界的兩個軍事重鎮,以監視相鄰揚州的廬江郡和豫章郡的一舉一動。而隔壁的廬江太守.張休和豫章太守.顧穆又是江東四大家族的當代家主,這就有一些針尖對麥芒的意思了,好在現在只是重兵駐紮防守而已,並沒有其它的舉動。

當然,九品官人法進行的同時,荊州的開荒和軍屯並沒有落下。荊州牧.曹植為了更好的開荒,在實行軍屯的同時。也讓荊州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包括他曹植自己在內,在不耽誤政務的情況下,都各自領了一份大笑不盡相同的責任田。讓所有的官員們都親自耕種,而且不允許僱傭佃戶幫忙。並讓他們立下軍令狀,如若秋收完不成目標,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於是,當走在荊州田間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個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也會穿著粗布麻衣,挽著褲腿在田中耕種。自三皇五帝以來,這農桑之事本就是專屬於農民百姓的事情,哪有士子大夫們下田幹活的。一時間,荊州百姓們竟也大受鼓舞,開荒之事也進展的越發快了。

而那些個士子官員們,剛開始還頗有怨言。雖然他們出聲在戰亂年代,可從小也是錦衣玉食慣了,家中平時穿衣吃飯都有人伺候。閒暇之時,也只是會邀約上三五好友,郊遊城外吟詩作對罷了。

可隨著農活幹的越來越熟練,這群士子們才真正感受到了,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更有某位不知名的官員,寫下了一首《觀刈麥》,並在荊州官場和士子內得以廣為流傳。

“今我何功德,微微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漸漸的,荊州的官員們在親身體驗了農事不易之後,徇私貪墨之事也從他們心中漸漸擯棄了。也就相當於,內心被從裡到外的洗滌了一遍。

看來真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更讓他們感到驚喜的是,在他們精神被洗滌了一遍之後,他們的肉地也彷彿得到了重生。

往日裡,他們錦衣玉食慣了,但只要不從軍的,大部分運動量都很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年紀輕輕的都是大腹便便的,走起路來勞累異常,就連那房中之事也越發的力不從心了。就算沒有大肚子的,要不然就是這疼那酸的,一身的毛病。

可再經過了幾個月農活之後,他們發現自己往日裡的便便大腹竟然小了許多,就連那些個這疼那酸的毛病也好了不少。精神和精力都更加旺盛了,吟詩作對時頭腦也更加清醒了,甚至家中的那些個母老虎們最近好像也乖巧了許多。

在切切實實得到了這些好處之後,這些官員們一個個都心生悔恨,原來農桑之事,還有這般好處,早知道還用等到現在?

這就好像平日裡山珍海味鮑魚珍饈的吃慣了,偶爾讓他們來一個野菜雜糧,他們就會感覺爽口無比。

只是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所感受的,只是這個民間疾苦中,小小的一部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