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昔日裡的好友步騭,拼死諫言勸阻,恐怕就沒有今日的諸葛一族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本就交情很好的兩家,更是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生死同盟,諸葛恪更是將步騭當做了亞父對待。

諸葛瑾死後,諸葛家的聲名和威望一落千丈,好在諸葛恪這個後起之秀,頗有才華,重振了家族,才不至於讓父親數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在吳國被滅之後,諸葛恪更是被朝廷加封為了揚州別駕,而諸葛恪今年不過才堪堪三十有六。

比較可笑的是,雖說朱、張、顧、陸成為吳郡四大家族,可是吳郡太守卻不是四大家族中的人擔任的,而是由鎮東將軍.夏侯尚兼任。

鎮東將軍.夏侯尚的臨時官邸就在吳郡,但他大軍除了在吳郡駐紮之外,還有兩部分別駐紮在九江和會稽郡。

就這樣,揚州可以說分成了涇河分明的兩派。

一派是四大家族的揚州刺史.陸抗,丹陽太守.朱恆,廬江太守.張休,豫章太守.顧穆的四大家族,這一派更傾向於保皇派。

另一派則是曹氏一脈的,鎮東將軍.夏侯尚和章安縣令.賈充,以及九江太守.步騭和揚州別駕.諸葛恪。

建安三十六年,陽春二月,朝廷推行九品官人法的正式公文也到達了揚州刺史府。

在公文到達的第二天,四大家族和在吳的曹氏一派,便分頭張羅去了,有了月餘的準備,行動起來自然也就方便快捷一些了。

果不出意外,四大家族當中,年齡最長的丹陽太守.朱恆和陸抗副手.廬江太守.張休成為了揚州的小中正官。而另一派中的鎮東將軍.夏侯尚和九江太守.步騭,則成為了揚州的另外兩個小中正官。

就這樣,兩個月之後,朝廷的案頭上收到了從揚州發來的,第一份有關人員定級的邸報。

這份奏報上,揚州共點評和推薦人員三十六人,其中四大家族的十六人,其餘士族的十三人,寒門子弟七人。當然作為帝國政策推行以來的第一份察人定品的邸報,這份奏報裡所點評推薦之人,還算是都各有所長,當然顧榮,步闡也均在其列。

總體來講,揚州兩派這一次,算是打了個平手不分勝負。

只是,起風了,又怎會輕易停息,希望都能好好的活著。

......

在揚州九品定法之時,其餘各州自然也都在忙碌著。

荊州、徐州、益州、兗州等其餘各州,也俱有定品人員的推薦,可相對而言自然就沒有揚州那麼多了。

九品官人法的下發,讓這天下再次活躍了起來。本來一眾士族們都死氣沉沉的,如今又重新恢復了生計。山林中很多隱退的有才之士,見到朝廷如此敬賢,也選擇了出世入仕。更有甚者,竟然選擇了毛遂自薦,上各地官府報名登記去了,當然這裡面寒門子弟居多。

另外一方面,中正官在對各地在職官員定品之後,各地不法的官員們中,有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貶謫和懲處。剩餘僥倖逃脫的,也安分起來,唯恐有朝一日東窗事發,被人所揭發了。

當然,向刺史、別駕、太守、郡丞這一類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有許都朝廷來定品的,各地州府自然無權過問。

不管怎麼樣,九品官人法的出現,讓自桓、靈以來混沌的吏治,得到了澄清。而陳群的大名,也徹底的名揚天下了,無論是誰提起他來,都會暗暗的伸出大拇指來。

這是建安三十六年春,所發生的事情。

士子們為國效力,百姓們安居樂業,商人們醉心商賈。

這個天下,終於有了一絲太平盛世的感覺,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