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四十章 劉燁再次說張郃,辛毗孫禮密調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深了,二人的身影被帳內的燈火拉的老長。
兩顆花白的頭顱互相對望著,沉默著,一時間竟有些詭異。
終究還是劉曄率先開了口,“俊乂兄(張郃,字俊乂[yì])?荀令君書信也已看完,不知兄臺以為如何啊?”
張郃並沒有直接回話,而是就這麼平靜的看著劉曄,過了好一會兒,才不緊不慢的說道,“子揚兄(劉曄,字子揚)想必在來之前也肯定與荀令君談過北地的局面了,汝又作何感想?”
劉曄愣了一下,沒想到張郃竟然會反問他,沉默片刻,平靜的說道,“此次新興城之戰,雖說徵北大將軍曹彰,藉助天時地利以及改良後的鐵馬鐙,一戰滅掉匈奴左大將申屠隆部的兩萬騎兵,但是真真細說起來,其並未其傷筋動骨。
此時進軍固然也必然能夠再打幾個大勝仗,重創匈奴,但並不能一勞永逸的消滅他們。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調集各州大軍,趁此良機北擊匈奴,收復失地,方是上上之策。”
張郃冷哼一聲,面色不悅的說道,“既然子揚兄知曉如此這般,為何不勸諫一下荀令君和陛下?”
劉曄臉上掛著一絲無奈,搖頭苦笑道,“我知曉此事,荀令君跟隨魏王征戰數十年,才華更是勝我百倍,難道他就不知嘛?”
張郃眉頭緊鎖,想要問些什麼,可還沒等他發問,就見那劉曄長嘆一口氣,又接著說了起來,“哎,俊義兄,其實荀令君如此這般,也是也是萬般無奈之舉啊。”
見張郃並沒有打斷他,於是接著“昔日裡,你我也都曾效命於魏王帳下,自然知曉如今天下兵權十有七八都在曹氏、夏侯氏一族手裡。此次北地大捷,固然是天賜良機,錯失此次良機,無非是你我再多等幾年而已。
匈奴之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如那曹氏中人有不臣之心,登高一呼,天下又有誰能治他?”
聽到劉曄所說的這些,張郃沉默了。
他自然是知道這些的,昔日他跟隨曹操,尤其是作為五子良將碩果僅存的老將,那時,某種程度上來講,曹氏拿了天下,對他來講反而更好。
可現如今,由於種種原因,他已經被迫改換門庭,投靠了皇帝,自然就不能容忍曹氏再日益壯大。
可是作為一個軍人,他的使命本是以戰止戰,用戰爭來還天下蒼生於太平。可現如今戰爭卻變成了朝廷內鬥的方式,用十數萬名邊地百姓的身家性命和十數年的安居樂業來換取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勝利。
張郃於心不忍!
此時他的內心都有些後悔了,後悔當時太過於容易的,就答應荀彧加入“保皇派”的決定。
但是張郃還是不想放棄,仍舊想著做最後的掙扎。
於是面帶苦澀的對著劉曄說道,“可是,你我皆知,魏王他絕對不會叛亂,也絕對沒有稱帝之心啊?”
劉曄雙手一攤,語氣有些急切的說道,“是啊,魏王是無稱帝之心。可世子曹丕呢?你我誰又敢肯定曹丕沒有稱帝之心?即使曹丕也沒有稱帝之心,可曹氏的後人呢?你我管的了這一時,能管的了一世嘛?
此時若不想方設法削藩,遏制曹氏一族的發展。將來魏王和你我都去了,誰又能夠治他?
天下大權必須要掌握在陛下手裡。天下有他一個權臣曹操還不夠,難道還要再出來一個曹丕嗎?”
是啊!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更何況將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清楚,最好的應對方法自然是把掌控生殺之權握在自己手中。
想到這裡,張郃的眉頭越來越緊皺了。
見到張郃內心防線有所鬆動,劉曄趁熱打鐵道,“老將軍,我等之意並不是不滅匈奴,只是晚上幾年而已。
這次我們進兵,爭取把匈奴打疼一些,想必他們這數年也絕不敢再南下了,百姓們這幾年也不會再受戰亂之苦了。
將軍你也正好趁此戰,可以拿下北地軍心,屆時與曹彰分庭抗禮,將來曹氏不再掌權之後,那統軍揮師北上踏滅匈奴的除了老將軍還能是誰呢?”
張郃低頭沉默了許久,最終隨著一聲長嘆,他又抬起頭來了,自然也又變成了那個昔日裡,驍勇睿智的大將軍。
只見他面色嚴肅,斬釘截鐵的對劉曄說道,“好,既然如此,那就依荀令君和子揚兄所言。不過這次北伐,務必要保證匈奴數年沒有能力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