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重大,事關益州全境,費禕也不敢大意,於是便傳令益州各路軍政大臣一同來府商議,也好向眾人分發各自的任務。

兩日後,未時剛過,眾位大臣陸陸續續的從各州府趕來了,於府衙內分別落座。

但從各自的落座也能看出來益州官場的涇河分明。

費禕居中面向眾人而坐。

左邊為首的乃是一俊秀少年,正是那成都侯.鎮西將軍兼任成都令,鍾會,鍾士季。

其次是伏波將軍,兼任漢中太守,郭淮。

郭淮,字伯濟。此人計謀精確縝密,名聲傳播秦雍,素有威名。年少時曾追隨鎮西將軍夏侯淵,後來又追隨太傅鍾繇,常年鎮守西陲防範蜀國和羌人,是曹氏陣營在秦雍一帶的得力干將。

再其後是鎮西將軍營中的其它參軍、主簿之類的官員,以及部分郡縣長官。

右邊為首的乃是一名鬚髮皆白,但依舊滿面紅光的老將軍,此人乃是舊蜀車騎將軍,鄧芝。

鄧芝,字伯苗,如今已年過花甲,六十有四了。昔日曾追隨諸葛亮多次北伐,也曾立下不少戰功。

後來諸葛亮病亡,費禕當政,暫時偃旗息鼓,其奉命鎮守益州東部邊境,時人將其與鎮守北部的王平和鎮守南部的馬忠,共稱之為“平安三侯”。而其在三人之中,年齡最長,資歷最老。

再後來,即使鍾會奇襲了成都之後,他所轄之地也不曾有失。

只不過,國君已降,又為了所轄之地百姓不在經手戰亂之苦,也就主動前往鍾繇大營裡請降了,現任後將軍,節制巴郡、涪陵軍政事宜。

雖然名義上他從一品車騎將軍降為三品後將軍,可是卻從一州的將軍變成了一國的三品高階將令,其實是升了。

這也是朝廷對於他識時務主動投降的一種獎賞,並且仍讓他節制舊時兵馬。

其身後的是一名滿臉捲毛.鬍鬚,似有胡人血統的中年將令。此人正是舊蜀時期鎮守益州北邊邊境的鎮北將軍,“平安三侯”之一的王平。

王平,字子均,是如今蜀軍當中,資歷和威望僅次於鄧芝的將領。他也隨諸葛亮北伐,多有戰功,才被委以重任。

王平此人,總的來說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但是為人卻非常矛盾。

他目不識丁,但勤奮好學;他遵紀守法,但性格狹隘。

此人早年間,原本是曹操軍中一個芝麻大小的小小尉官。因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於是投降了劉備,再後來因為他個人的努力和機緣巧合,漸漸的成為了蜀軍陣營中或不可缺的重要將領。

但如今,蜀漢又投降了朝廷,他等同於是三次易主。

早些時日,他整日裡擔驚受怕,唯恐鍾繇會找他算舊日背主的一事的賬,但沒想到太傅心胸寬大,並沒有太多的去追究這件事。只是將他貶謫到了南中一帶,代替病亡的“平安三侯”之一的馬忠任庲(lái)降都督,掌南中、雲南一帶軍政事宜,鎮守南部蠻夷。

更重要的是西蜀當年與“虎豹騎”相遇也有一戰之力的“無當飛軍”也在他的麾下,並沒有被划走。

初時,他心中頗為感激,一時間也是事事親力親為。

可隨著時間一久,再加上本來他就是蜀軍之中的中流砥柱,慢慢就變味了。心裡總是想著,我當初貴為鎮北將軍二品武將,現如今卻變成了一個不入流的庲降都督,整日呆在這蠻荒之地,鍾繇匹夫著實欺我太甚。

是是非非,孰是孰非?

其身後是舊蜀時期的各路將令,以及部分郡縣長官。

費禕眼見州內軍政大臣俱已來齊,也就不再延挪,開始了與眾人談論今天的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