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十八章 鍾繇被封異姓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未時剛過,城門口的眾人便看見了一隊車駕由南而來,中間一輛車駕在華蓋之下,更發的惹人注目,自然便是那鍾繇一行。
劉協肯定是要做足禮賢下士的好皇帝的架子的。
而且他此時心中,仍抱有一絲將鍾繇拉倒自己陣營中的幻想,雖然他也知曉事不可為。
眼見車馬前來,劉協率先信步走出龍輦,前去相迎,魏王和文武百官們馬上緊跟其後。
剎那間,鐘樂齊鳴,萬民歡呼。
鍾繇見狀,也不顧年邁,拋下車駕,疾步趕來,在相距十餘步的時候,誠惶誠恐的跪下行君臣之禮,“老臣鍾繇,西征歸朝,特向吾皇覆命,願我大漢江山永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協緊忙衝上前去一把扶起跪地的鐘繇,彷彿很是高興的說道:“愛卿不懼艱險,以古稀之年,披荊斬棘,收復西蜀,此乃本朝不世之功也。朕曾經說過,愛卿歸朝之日,朕必當親率文武百官為愛卿接風。”
隨後,他又環視一週,在看曹操和曹丕的時候,若有深意的眯了一下眼睛,大聲的對眾人說道:“太傅鍾繇,剿滅逆賊,復我國土,此乃本朝第一功勳也。朕特封鍾繇為鍾城王,封邑加增一萬戶,儀同三司,準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此言一出,周圍百姓瞬間爆發出激烈的叫好聲。
“吾皇萬歲”“大漢萬歲”
好一副忠君賢臣的景象,可是孰真孰假,也只有自己知道。
文武百官們此時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十分精彩,但更多的是驚訝,面面相覷,一時間竟無人出面奉承,也無人出面反對。
因為他們突然都想到了,那漢高祖劉邦曾留下的一道遺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而來已四百餘年矣。
因此當時曹操被封魏王的時候,遭受了無比巨大的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劉協和荀彧。而如今,劉協竟然不跟荀彧商量,也未曾問策於任何人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冊封鍾繇為‘鍾城王’,這怎能不讓眾臣們驚懼,也怎能不讓皇室一派的臣子們寒心。
如此看來,劉協為了拉攏鍾繇,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小啊。
曹操內心倒是沒有太多的波動,一來自己也已經貴為魏王,位極人臣;二來,他與鍾繇自年少時便相互熟識,更是交好幾十年,他也相信鍾繇自然絕不會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背叛自己。
可曹丕心裡卻泛起了波瀾,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個皇帝,沒想到他為了拉攏伯父鍾繇,竟然封他做了本朝的第二個異姓王。
不過他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父親和鍾繇伯父,想當初鍾繇幾乎要帶走全國一半的兵力去征討蜀國,面對重重阻攔,父親最終還是力排眾議,讓鍾繇伯父帶兵西去了。
最終伯父果然不負重託,僅僅兩年不到就平定了西蜀。此時的鐘繇兵強馬壯,本可以像劉備一樣割據益州,封蜀自立,但是他並沒有,他毅然而然的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朋友的信任和對曹氏的忠心。
要說此時場內內心最為複雜的就要數荀彧了。
此時荀彧的心裡五味雜陳,很不是一番滋味。他與鍾繇被稱為曹操的左膀右臂,曹操稱他為“張良”,稱鍾繇為“蕭何”。
其實荀彧本身對權力並沒有太多的眷戀和沉醉。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所以在當年曹操準備稱王時,他明知皇帝孱弱,自己更是勢單力薄,但仍然不惜斷絕了和曹操幾十年的友誼,撕破了臉面。而如今,鍾繇竟然卻成了第二個異姓王,還是皇帝主動冊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