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三兄弟,曹丕作為魏王世子鎮守許都,曹彰作為徵北大將軍幷州牧鎮守北地,曹植作為正南大將軍荊州牧鎮守荊襄。

視線來到荊州江陵城。

匈奴南下犯邊和朝堂上皇帝怒斥自己兄長之事,曹植自然而然也知道了。他本想予以糧草或者兵馬之上的援助,奈何遠水解不了近渴,荊襄與北地之間橫跨三州,無奈只能作罷。幸好有父親和兄長坐鎮許都,予以排程和糧草補給,北地前線倒也還算順利。

自戰國以來,北方匈奴與中原民族反反覆覆爭鬥了數百年,大部分時間中原民族是處於劣勢的。

雖然衛青、霍去病將軍北擊匈奴甚至封狼居胥,但其實那是基於大漢雄厚的國力上的。

匈奴人自小便在馬背上長大,可以說人人都是善騎之士。很多優秀的匈奴騎士更是可以在烈馬奔跑之時,雙腿夾緊馬腹回首引射,騎士們將其稱之為“奔射”。這種奔射,中原騎兵絕大部分是做不到的。

他思索許久,終於定下來要幹什麼了,那便是改良“馬鐙”。

當今,匈奴和中原騎兵的馬鐙都是布馬鐙,僅僅能支撐騎兵的腳放在裡邊不會來回亂晃,卻不能承受一個成年人騎兵的踏蹬而立。

假如自己可以改良出更為堅固的可以承受成年人踏立的“馬鐙”,那必然可以讓騎士們可以在上解放雙手,甚至人馬合一,人人“奔射”,那麼我華夏騎兵的戰力必然會到達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如今的馬鐙用布匹或者皮革作為材料,是因為人腳的形狀比較奇特,布匹、皮革可以隨意變換形狀,該怎麼改良呢?

曹植低頭看著自己的雙腳,心中忽然靈光一閃,如果直接按照腳的形狀來做,不就迎刃而解了嘛?現如今我大漢可以用生鐵來冶煉彎刀、農具以及奇形怪狀的擺件,那也可以用來冶煉馬鐙啊,鐵質的馬鐙必然可以承受成人的重量。

真是一事通萬事通。

曹植心中大喜,立刻鋪紙研墨,將心中所想的馬鐙草圖畫了出來。

少時,將府中管事喚來,將此圖交給了他。

“吩咐工匠,速速按照此圖打造鐵質五萬對,務必在兩個月之內完成。此事乃是絕密,任何工匠膽敢外洩,本侯滅其三族。”

“諾”

管事拿著圖紙,戰戰兢兢的退下辦事去了。

那是將近兩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迄今為止,馬鐙成品經其驗收之後已經打造了四萬多對了,初期的兩萬對馬鐙,已經在一個月之前送往許都兄長曹丕手中了。最多七日,剩餘的三萬對馬鐙也就可以交付了。

一想到,中原騎兵人人可以“奔射”,想必在戰場上遇到匈奴,絕對會嚇對方一大跳吧。

在曹植打造馬鐙的同時,也並沒有落下屯田之事。

此時坊間、田裡一片欣欣向榮,好一幅盛世景象!

作為荊州牧的曹植,駐紮荊襄數年,愛民如子,政治清明,甚得人心。此次屯田國策,一經州牧府張榜釋出,他本人更是自劃了三分水田,親自帶頭牽牛扶犁自耕自種。

百姓聞之,無不心生鼓舞。一時之間各郡縣男女老少上齊上陣,紛紛予以相應,想必今年定會是一豐收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