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議的預想,對紙幣推行熱情的本還是商賈豪商,可事實上,商賈豪商,對紙幣卻大都抱有極大的戒備。

反倒是普通百姓,對紙幣頗為信任。

如此之反差,倒是著實讓人有些難以相信。

當訊息傳至天子耳中,天子亦是難掩詫異。

一番調查之後,結果,又似乎很是顯然。

商賈豪商在乎利弊,也明曉歷史,怕是朝廷在收割他們,故而,大都觀望抗拒。

而普通百姓,從前明的亂世,到如今的大治,這麼多年時間,一項項利民大策之下,已然讓朝廷在百姓心中建立起了極高的威嚴,天子之名,在北地,在底層百姓之中,早已有聖君之民。

好與壞,老百姓心目中,自有衡量。

如此,才出現了百姓們近乎無條件相信朝廷,曉事理,有錢有勢的商賈豪商,反倒是猶豫不決。

當調查結果呈至天子桌案之上,天子之神態,儼然陰沉了許多。

這個局面,儼然讓天子聯想到了極為不好的事情。

給予大多數資源的人,在關鍵時候,竟然靠不住。

反倒是隻施加了小恩小惠的百姓,卻對朝廷,對他這個天子,抱著絕無僅有的信任。

這不可謂不諷刺。

但很快,都沒待天子怒火發洩,這些士紳豪商,也似乎反應了過來。

原本的觀望,立馬化為了對紙幣的熱情。

顯然,天子對商業的佈局,在很多時候,還是有很大的用處。

在沒有阻礙了之後,做工精良,圖案精美的紙幣,儼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便成了京城裡貨幣的主流。

且隨著京城南北貿易的交流,慢慢的朝京城之外擴散而去。

但這個擴散,卻是極為緩慢,顯而易見,作為流通的主體,商賈士紳們,對紙幣,還是保留了應有的戒心。

畢竟,以往歷朝歷代,紙幣似乎都沒有過能好收場的。

最重要的是,紙幣,僅僅只是一張紙,哪有真金白銀讓人安心。

故而,紙幣的存在,也只在於流通,存銀,依舊是存銀,也沒有幾個會把自家的家產都換成紙幣存著。

一切的現象,也皆透過朝廷各個職能部門,以及錢莊商行的統計匯總,至天子桌案之上匯總。

一次次廷議,也皆是為了紙幣的進一步通行。

天子也不急著非要一下子讓紙幣成為主流,禁止金銀銅成為貨幣流通。

紙幣的推行,必然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也必然會持續很久很久。

紙幣在京城試行約莫兩個月,至昭武七年十月,一切皆在朝廷匯總商議無誤以後,才隨著天子的一道旨意,徹底開啟了紙幣的全面推行……

……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