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流通迴圈(第1/2頁)
章節報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廷決議定下推行紙鈔之策後,便有不少朝臣建議,在天下南北重地設印鈔廠,以便更好的供應紙鈔流通。
但卻被天子毫不猶豫的否決,對地方,天子實在難以信任,畢竟,貪官再怎麼貪,也得有銀子,才能貪,但紙幣可不同,若將印鈔廠設在地方,有地方貪官勾結,打通印鈔廠利益脈絡,那豈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天子從不願太過高估官員的下限,印鈔廠只能有一個,就設在皇宮腳下,禁軍守衛,受戶部,都察院,大恆錢莊,錦衣衛各方官員監督。
如此,天子才能放心。
甚至,天子都嚴格規定了紙鈔銷燬的流程,層層監督,層層制衡。
天子寧願一件政事,在各級部門慢慢走著流程,也不願為了簡化流程,加快效率,而弄出大問題。
在這寒冬之際,從京城出發的車隊,滿載著一箱箱貼滿各部封條的紙鈔,在嚴陣以待的錦衣衛護送之下,朝著天下各地而去。
財帛動人心,這一箱一箱的紙鈔,顯然更動人心,是外來的窺視也好,還是內部的居心叵測也罷,皆是在嚴苛的制度規範之中。
在大恆境內,外來的窺視,若說能突破數百錦衣衛的看守,那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內部的居心叵測,那就是連坐之重罪。
紙鈔出差錯,押送之錦衣衛,從上至下,皆處連坐之罪,這罪,還禍及家人!
一箱箱紙鈔,在這嚴密的看護之下,或沿河道而行,或沿官道而行,朝著天下各地的錢莊而去。
錢幣最重在於流通,而錢幣最大的流通,又在於商業。
大恆最大的商業,莫過於國有的諸多壟斷商行,以及這個盤踞天下錢業的大恆錢莊。
而民營商業,其主體,又是在於大恆武勳。
錢幣的推行,自然也離不開這些人。
在定下紙幣推行全國的策略方針之後,在昭武七年十一月初一,大恆所有國有商行,便對外宣佈,一切商業結算,都走紙幣結算。
隨即,在十一月下旬,大恆各地民營商行,亦是陸續對外宣佈,一切商貿交易,皆走紙幣結算。
在這作為貨幣流通主體的商業群體接連發力之下,大恆昭武新幣,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便以各地錢莊為中心,飛速的朝全國各地蔓延而去。
而後,成立多年,可謂是天子喉舌的錦衣衛文宣司,亦是開始發力,引導著天下輿論風向。
這一套流程,對文宣司而言,已經是熟悉得不要再熟悉了。
畢竟以往,每逢朝廷大策,錦衣衛文宣司總少不得引導一下輿論,這一次,亦是如此。
一聲令下,天下各地,頓時掀起了紙幣的熱潮,做工精良,圖桉精美的紙幣,在主體流通迅速的情況下,也極為迅速的向更下層普及著。
尤其是在北方,這天子的王霸根基之地,惠民之策實施得最為徹底的半壁天下,在對天子的擁護信任之下,各地錢莊門口,自紙幣推行起,幾乎是日日夜夜的排著長龍。
當然,這其中,除了錦衣之下文宣司的功勞,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對天子的敬畏。
畢竟,這些年,在這天下,若說哪個地方的對天子威權感受最深,也莫過於這北方的百姓。
畢竟,很多時候,朝堂的政治鬥爭,都影響不到底層的百姓,最多也不過是百姓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