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蒸汽機,早已投入了實用,儘管尚且華而不實,但僅僅投入了實用這一點,就可以說是邁開了最關鍵的一步,在京城及順天府,各大礦場,以及水利設施處,皆可見轟鳴的蒸汽機。

又好比軍械的換代更新,從古老的火繩槍,到燧發槍,又到定裝燧發槍,如火炮,明末的紅衣大炮,到現如今已然更新換代了數次……

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將軍械體系規範系統化,在曾經,火器的製作也好,還是火藥的調配也罷,皆沒有一個可供評判的依據。

而現如今,軍械研發,火藥調配等等,皆是完完全全的系統化,按照資料對比,以科學依據評判,這一點,儼然是跨越式的進步。

而這些,還僅僅只是天子意志引導的結果,而民間,尤其是在順天府,北直隸這皇城腳下之地,受新學的思維影響最重,民間的生產革新思想,也隨之萌芽。

就如紡織機,就曾有民間匠人研製出了飛梭紡織機,在工科院一年一度面相民間的大考之時拿出,一舉奪得當年工科院大考之魁首,後在工科院又將飛梭紡織機,改為水力紡織機。

而水力紡織機的出現,可謂是轟動一時,將人力操作改為水力為動力,幾乎徹底革新了紡織行業的生產方式。

而隨著水力紡織機被各地紡織廠採用,帶來的,便是棉紡價格的斷崖式下降!

當一項關乎於天下民生的物品,物美價廉,其對整個天下的意義,顯然母庸置疑。

要知道,這個時代,對絕大部分百姓而言,一衣難求,並不是什麼罕見事,多少家庭,衣不裹身,也不是什麼罕見事,多少人食不果腹,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自大恆成立之後,朝廷堅持最久的政策,莫過於調控之策,即調控市面上事關民生物資的價格,使其長期保持在親民的價格區間。

但這,顯然很難,就好比糧食,在前些年,改革未曾深入貫徹之時,整個天下的“產出”的糧食,遠遠不足以供應天下百姓。

下書吧

如此,價格顯然難以調控,直到現如今,改革深入貫徹了,土地的產出與無數,勉強達到平衡,甚至還有富餘,朝廷對糧食的把控,才算是正式確定。

但這,還僅僅只是糧食,如煤炭,產出極其有限,但需求………

北方的冬天,刺骨之冷,每家每戶都有需求存在。

生產成本高,產出有限,需求龐大,便註定了價格的高昂,為了調控煤炭價格,朝廷每年投入的補貼錢銀,都是幾十萬兩白銀起步。

但向水力紡織機這般,生產方式革新了,對這個天下的方方面面,顯然都是一件好事。

商賈得利了,百姓得利了,朝廷輕鬆了,財稅增長了……

生產力革新,就目前而言,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