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烈火烹油!3000(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分田到戶,也需要種植,受災較輕之地還好,百姓們有了田地,有了盼頭,再小規模的行工程賑災之策,便勉強可以維持一地安穩。
但對受災嚴重之地,分了田,卻在連年的旱災之下,根本難以種植,這就等於是責任完全在朝廷身上了。
直至如今,按工部的統計來看,參與各地工程的青壯,已有三百五十餘萬之多!
其中有近一百多萬青壯,是處在受災極度嚴重之地,如陝西,連年乾旱,大半田地,根本難以種植。
按照目前朝廷制定的賑災之策,其一,自然是工程賑災,暫時維持穩定。
其二,則是大規模推行玉米紅薯這種耐旱作物。
哪怕這些耐旱作物,能耐的旱,也有限,但顯而易見,能緩解一地災情,就至少能保證一地百姓之安穩。
至於無法緩解之地,就得依靠朝廷持續性的工程賑災,或者有序的遷移百姓。
如此策略之下,可想而知,賑災的壓力,有多麼大!
光是參與工程的三百五十多萬青壯,其背後,至少有三百萬個需要賑濟的受災家庭,涉及百姓至少是近千萬的人數!
按朝廷的賑災維穩之策來做,這各地的一個個工程,不僅僅不能壓榨民力,還需要善待,乃至優待參與工程的災民青壯!
如此,才能達到維穩的這個最終目的!
涉及青壯三百五十多萬,按目前朝廷的工程賑災之策,不僅僅要保證參與工程的青壯,能夠吃飽,還要留有餘糧,能夠維持其背後幾百萬個家庭安穩,給朝廷大規模的推行耐旱作物,或者遷移災區百姓,留下時間。
可想而知,如此力度賑災,要消耗多麼恐怖的錢糧數字!
按照戶部的粗略統計推測,若要繼續維持這龐大的工程賑災之策,僅僅昭武四年這一年,就需要投入糧食一千百萬石!銀八百萬兩!
當然,按照戶部推算,只要撐到秋收之時,能夠種植耐旱作物的各地陸續秋收,百姓有田有糧,壓力自然減去不少。
需要消耗的錢糧,也會減少不少。
但不管如何,天子知道,這小冰河時期,還遠遠沒有結束,災情,也還沒有停止,也就是說,以後很多年,大恆都需要保持高消耗的賑災投入!
才能在這重重天災之中,維持國家安穩!
顯而易見,在這般天災之下,受影響的,始終還是底層百姓。
上層中層,盡享時代帶來的商業紅利,吃得盆滿缽滿,底層百姓,卻還在天災之中為了一口吃食掙扎!
而若是這般持續下去,資源,渠道,都會自然而然的被中上層階級壟斷。
畢竟,這麼多普通百姓,連活下去,都得靠朝廷救濟,又談何其他?
讀書?習武?
哪一個不需要錢糧支撐?
而上層權貴,會被災情影響?中層地主士紳,縱使不盯著地裡刨食,也能接住家中資產另尋他路。
而百姓……
按天子的預想,百姓分了田,農稅又不高,自然能慢慢富裕起來,再加之他準備鋪開的教育體系,底層的百姓,自然也就有了出路。
可現在,大恆有近一半百姓,都被災情影響,按照後世的天災趨勢,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百姓被天災影響!
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而如今大恆的富,大半都與權貴有關係,也就是說,一個新的利益階級,已然在慢慢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