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戰略目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瀚海無垠。
若未曾親身置於這無垠戈壁之中,是很難想象這是怎樣一個場景,也無法理會,為何自古至今,北境邊患,縱使無法根除。
事實上,若非提前掌控了薊鎮宣府這兩個邊鎮,早早的就安排了這兩鎮開始了對蒙古的打探,李修也不敢如此倉促的就發動這場戰爭。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系統面板的存在,給予了李修無與倫比的底氣。
茫茫戈壁,浩瀚草原,對一場戰爭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對地理環境的認知。
而這一切,有著提前的偵查佈置,還有著系統面板帶來的天象地理知識,亦是足以支撐起李修率軍於大漠戈壁中征戰。
事實上,這一次進軍草原,並不同於歷史上的絕大部分北征韃虜之戰。
準確的說,戰略目的,和歷史上的任何一場北征韃虜都有所不同。
歷史上每一次中原王朝,北征草原,絕大部分原因,皆是因為這浩瀚的草原上,出現了一代雄主,捏合了草原各部,足以對中原王朝造成致命威脅。
而現如今之蒙古草原,卻非是那般模樣。
自洪武,再至宣德,大明曆時數朝,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犁庭掃穴,亦是徹底擊潰了蒙古對草原的統治。
再加之之後大明曆代朝堂不遺餘力的在草原摻沙子,拉偏架,到處煽風點火。
亦是讓蒙古這個代表著輝煌的代名詞,徹底成為了一個名義上的虛詞!
如今,蒙古名義尚有,事實統治,卻也早已不存在。
如今之草原,早已是形成了各部各自為政,誰也不理會誰,林丹汗雖有心統一蒙古,再創輝煌,但奈何,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他蒙古的時代,努爾哈赤的崛起,亦是直接擊碎了他的夢想!
一山不容二虎,同為遊牧民族,努爾哈赤又豈會坐實蒙古統一。
透過軍事,聯姻等手段,拉攏了一大票蒙古部落,直接徹底粉碎了林丹汗的夢想,
時至如今,林丹汗這個蒙古大汗,已然形同虛設,能夠支配掌握的,也就只有遼河套的察哈爾部,而且,還是被皇太極率軍擊敗的殘兵敗將!
曾經被漠南諸部共尊的局面,亦是隨著那一場大敗,而徹底喪失!
而漠北各部,早就不承認蒙古,投身入了後金的懷抱,而漠西……更是與蒙古為敵已久,早就是事實上的敵人了!
如今,蒙古重新統一的希望,已然無限接近於零!
如此之蒙古,實際上,對大明之威脅,亦是無限接近於無。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明的九邊體系,才逐漸糜爛,直至女真崛起,遼鎮為重心,大明財政不堪重負,亦是讓遼鎮吞噬了其餘邊鎮大部分的錢糧資源,從而讓其餘八大邊鎮,徹底淪為今日之難以挽回之地步。
而在這種局面之下,李修率軍北征蒙古,戰略目的,自然非是要犁庭掃穴,封狼居胥,甚至,他都不是要平定整個蒙古,而只是要平定漠南漠北,那些已經被後金征服,亦或者臣服於後金的蒙古部落。
至於漠西,那都到新疆去了,準噶爾汗國還要幾十年才會成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讓李修關注絲毫。
如此戰略目的,那征戰方式,自然是以顯示軍威,壓迫臣服為主!
而整個戰略規劃,自然早就在李修心中規劃完畢。
這場戰爭,將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聯絡林丹汗,共同進軍,並且整合本就臣服於大明的蒙古各部,
第二步,則是征伐臣服或者與後金關係密切的部落,應對後金可能抵達的支援,平定蒙古。
第三步,自然就是戰後的規則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