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制度確定(第2/2頁)
章節報錯
甚至,相比較江南與蒙古後金,李修更為在意的,是這曾經看上去不值一提的遼鎮!
蒙古後金,威脅再大,也只是單純的軍事層面上的,他以軍功起家,如今北疆又屯有重兵,他又豈會畏懼軍事層面的威脅。
但以遼鎮為源頭,引發的內憂,卻遠非軍事層面威脅可以比擬的,軍事,政治,皆夾雜其中,甚至,都能稱得上是敵在大恆內部!
這可不是一場戰爭的勝利,就能解決的。
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呼……”
李修輕撫一下額頭,眉宇間,已是難掩疲憊。
每一次,局勢稍稍緩和一些,便會有一場不可阻止的大變。
當初京軍改制,局勢好轉,可轉眼,就是他自己與崇禎遇刺!
當初橫掃漠北漠南,兵臨遼東,本來能夠好好的將草原梳理一番,避免短時間內的威脅,可轉眼就是崇禎駕崩,如此,戰爭勝利的成果,亦是沒有得到好的鞏固,直接導致了草原局勢的失控。
而輔國理政後,好不容易完成對後金的戰略包圍,可,財政崩潰的危機,又隨之顯露,不得已,又只能開啟改革。
如此,又直接導致了當初天下皆反的局勢。
那天下皆反,好不容易平定,剛剛看到穩定的曙光,可緊接著,又是這次不可挽回的篡國自立。
如此,穩定局勢告破,無窮的內憂外患,又再次襲來,
就好比一個惡性的迴圈一般,無休無止!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著,違逆大勢而行的後果。
慶幸的是,這惡性迴圈,應該是最後一次了。
他已經立在了最巔峰,也不會再有其他不可逆的因素,再次開啟這無休無止的惡性迴圈了。
思緒至此,李修眉宇間的凝重,也不禁消散不少,輕揉了一下太陽穴,緩解了些許疲憊,李修才看向眼前殿中的忙碌之景。
一個個年輕且充滿活力的軍機參謀,或爭論得面紅耳赤,或奮筆疾書,或皺眉沉思,這種在朝政中樞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活力十足之景,卻也讓李修心中,不免有些欣慰。
大恆繼明而立,弊病沉珂重重,正值銳意進取之時,不管新生的參謀制度,未來會演變成什麼樣,但至少目前,這銳意進取的活力,是正在軍改的大恆軍隊所需要的,也是大恆的統治體制,所需要的。
思緒於此,李修卻是突然看向了窗戶之外那清晰可見的文淵閣,嘴角卻是微微揚起。
參謀制度,雖說,是處理軍機事物,但這與內閣頗為相同的職能,顯然,會讓內閣有不小的危機感。
李修甚至都能想到那幾位閣臣憂慮,想問又不敢問的神態。
雖說他並沒有想要弄出清朝軍機處取代內閣,徹底完成皇權高度集中的產物,也並不會讓參謀部染指政事,但並不意味著,他對內閣,就沒有看法!
皇帝之存在,在這個時代,是必須的,這個時代,也不可能弄出什麼所謂的民主體制。
縱使未來民智開啟,沒有皇帝,縱使不在是王朝體制,是其他所謂的民主體制,其最終的本質,必定是強權!
這是必然的,數千年的文明傳承,強權,才是真正銘刻在每個人基因之中的本能!
強權是必然的,但皇權,或者說皇帝,卻不可能一直是英明的,總有昏君,總有庸才。
軍事方面,有總參謀部及五軍都督府,政事方面,內閣的存在,是必然也必須的。
內閣存在,總是天子昏庸,縱使天子為庸才,也能保持國家的穩定。
但,內閣存在必須歸必須,對如今的內閣,乃至如今的朝堂,李修自然是不滿意的。
強行逼著他們去做事,他們自然心不甘情不願,那就倒逼他們去做事。
正如當初文人不願為官一般,那他就找人替代他們。
如今,亦是如此,參謀部的存在,其背後蘊含的深意為何,想必那些閣臣,那些文臣,都能清楚看明白。
能夠高效有力的處理軍機大事,處理起政事,應該不難……
------題外話------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