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儀式完成後,又經歷一系列繁雜儀式,最終,才在禮樂聲中,回到皇極殿中,

文武百官佇立,李修一步一步踏上御階,最終,駐足於那至尊皇權寶座之前,轉身,坐下。

於御階龍椅之上,俯瞰群臣,亦是俯瞰這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恆初立……”

早已準備好的一封登基詔書,在此刻,終於在這法理大義並存之時,由已然激動得有些顫抖的王五高頌而出。

“禮畢,拜!”

登基詔書宣讀畢,王五面色潮紅,顫抖著聲音,再次高呼。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參拜,登基大禮,在這一刻,亦是徹底圓滿。

當群臣參拜完畢,文臣倒也還好,一個個神色淡然,畢竟,他們,可沒什麼從龍之功,但對一眾武勳而言,這,卻是他們期待已久之時。

也是如今天下局勢將變,他們依舊逗留於京城的最大原因。

世間之功,最大者,莫過於救駕與從龍。

而他們,是數百年都難有的從龍之功!

登基過後,自然是大封有功之臣,封的,自然是他們這些從龍之臣。

注視著殿中眾武勳難抑之期待的神色,李修目光微閃爍,朝王五點頭示意,隨即,王五立馬拿出那一封同樣早已擬定好的封賞名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封三邊總督徐楓為靖國公,賜丹書鐵券……”

“封山海督師趙武為遼國公……”

每一道封賞旨意高頌而出,殿中武勳之激動,就明顯濃郁幾分。

幾乎原本之勳爵,通通皆是上升一個臺階,沒爵位的,獲得爵位,伯爵成侯爵,侯爵成國公……

陛下的封賞之厚重,顯然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但同樣很是顯然的,如此厚賞,他們其中,絕大部分人的功勞,顯然還撐不起這等厚賞。

畢竟,有一個標杆,早早的就立在了他們所有人心中。

如今之陛下,曾經是以何功封侯?又以何功封公?

他們不說媲美那等輝煌功績,但相差太遠,名不符實,在軍中,說話的底氣,可就不那麼足了,軍中,可不是看什麼爵位說話的,軍功,才是最大的底氣。

在場之武勳,腦袋不靈光的,自然只是少數,一個個似乎也有些明白了這次厚賞的用意了。

而此時,李修注視著這一個個搖身一變,成為國公,侯爵,伯爵……的武勳,目光閃爍之間,思緒,卻已是飄忽。

他篡明而立,大恆自然是承襲明制。

在之前,他雖一直致力於對大明制度進行著良性的調整,但奈何,身不由己,只來得及對軍隊進行調整改變,便走到了這一步。

慶幸的是,軍改,掃平了大明軍隊的大部分弊病,讓他有了足夠的底氣與倚仗。

就好比現在的封賞一般,公,侯,伯,三等爵位,按明制,皆分世爵,流爵。

世爵自然是世代傳承爵位,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與國同休。

而流爵,按明制,是不得襲爵,只得世襲前人武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