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京城朝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相此大明之外風起雲湧,林丹汗出兵漠南訊息,在如今的京城,卻未曾引起太大風波。
誰都看得出來,若是蒙古草原統一的恐怖後果,但,相比較未來的恐怖,近在眼前的困阻,顯然更讓人關心。
如今太后一黨,自是以孫傳庭與李邦華為首,而李邦華與孫傳庭,自那一天過後,便近乎消沉,除了依舊兢兢業業的處理政事外,近一月時間,甚至,都沒有進入皇宮一次。
這樣一來,帶來的後果,自是愈發難以預測。
在以往,好歹還有些兩位閣老威望壓制,無論是太后,亦或者居心叵測者,皆有所忌憚。
如今,兩位閣老近乎退場,自然不乏居心叵測者迎合而上。
本就洶湧的暗流,亦是愈發的混亂,朝野的壓抑,亦是愈發明顯,暴風雨來臨的氣息,亦是愈發的清晰。
在皇極殿,又一次日常朝議舉行。
不知從何時起,這朝堂之上,做決策的,儼然已經不是輔國理政的秦國公。
百官上奏,太后決斷,閣臣商議,李修及一眾武勳,就如木頭人一般,坐看著朝議進行。
不過如今,這種局面,顯然又發生了變化,以往,凡事盡心盡力為太后打著圓場的孫傳庭與李邦華兩位閣臣,已然退變成了應聲筒。
再也沒了以往那般意氣風發,閣臣之威盡顯的模樣。
李修所立之位,也早已從之前的百官之首,退之武勳之首位,神色不悲不喜,完全看不出在想些什麼。
而他身後的一眾武勳,也是有樣學樣,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就好似這朝堂,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朝堂之上,不知不覺中,也明顯多了不少新面孔,大都是從江南升調而來,其身份為何,亦是無比之清晰。
而如今朝堂上,跳得最歡的,也就是他們,尤其是在李邦華與孫傳庭兩位閣老明顯沉默後,這些離開朝廷中樞已久的東林黨人,更是徹底蹦噠起來。
在文武雙方大都沉默的情況下,這群東林黨人的蹦噠,無疑是極為刺眼。
“啟稟陛下,太后,自先帝在位之時,內閣閣臣就未曾增補,如今國事艱難,臣以為,當挑選賢能之臣,增補閣臣……”
喧囂之間,有朝臣出列,啟奏的聲音,亦是清晰傳入殿中文武百官耳中。
很快,便有不少朝臣站出,紛紛附和。
但更多的朝臣,卻還是穩穩的立在朝堂,不曾言語半句。
“秦公以為如何?”
這時,周太后卻是少有的看向李修問道。
“太后英明,請太后聖裁。”
李修拱了拱手,客套兩句,便沒再多言半句。
此刻的他,倒是饒有興趣的看向那出言上奏增補閣臣的新晉禮部尚書。
倒也不是因為禮部尚書這個職位,也不是因為啥提議增補閣臣,李修只是單純的對這個人,頗有興趣。
此人乃是東林魁首錢謙益,當今天下最負盛名的道德標杆,文人模範。
自他將目光挪轉至東林,此人之名,他就已經無數次聽說。
此人亦是無數次拉攏聯絡,想要步入京城中樞,只不過,都被他一手摁住,如今,卻也是讓他如願了!
當然,這些若在以往,李修可還在意幾分,如今,這些,已然不值得李修在意,他對此人的印象,自然是歷史上那千古名句“水太涼!”
如此正反兩面的道德模範,無疑是讓人極為不恥。
思及於此,李修卻是突然輕笑一聲。
他李修,又有何資格,去不恥他人。
若真到那一天,千古之罵名,可比這區區水太涼,要濃墨重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