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章 讓人絕望的僵持拉鋸(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樣是一抹殘陽,同樣是血腥硝煙瀰漫。
這渭水河畔,大局已定。
而從渭水延伸,順著滾滾黃河之水,抵達至那黃河終點,那一片浩蕩渤海,戰局, 卻依舊難分難解。
登萊水師,自成立之日起,便可謂是匯聚了大明水師最後的精華。
甚至,出於對水師以及遼東的佈局,李修還特意撥銀數十萬兩,在登州建立一個大型船廠,以及一個規模不小的軍械廠。
專門為登萊水師以及山海關提供戰船以及火器。
如此之大的支援之下,登萊水師, 自成立起,至現如今,雖不過短短一年多時間,戰果亦是堪稱輝煌。
雖未有太多的收復失地之軍功,但對後金以及遼鎮的牽制,卻不可謂不強。
登萊水師之存在,捏住東江命運咽喉的同時,更是如一柄利劍,時時刻刻威脅著遼鎮與後金的腹地之安危。
如今遼東這場預謀已久的戰爭,登萊水師雖被抽調一部,但其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卻也依舊不小。
在登萊及東江的牽制之下, 後金貝勒多爾袞,率重建的兩白旗坐鎮後金,充當這救火隊, 關寧鐵騎更是被牽著鼻子四處奔波。
但就如今遼東的局勢而言,登萊水師雖牽制了遼鎮後金相當一部分兵力,卻難對整體戰局之勝負,造起到決定性影響。
而導致這個現象的最終原因, 自然是因為蒙古鐵騎的出工不出力,薊鎮演兵大漠,雖暫時壓制了蒙古各部蠢蠢欲動的心,也讓蒙古鐵騎再次飲馬遼河,但,戰爭持續近一月,遼河河畔,卻依舊是雷聲大雨點小。
顯然,蒙古這頭惡狼雖未徹底脫離掌控,但在如今內憂外患盡皆爆發,虛弱已顯的大明面前,惡狼儼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至於朝鮮,雖也有出兵,但奈何當初後金入侵的那一戰中,朝鮮可謂是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如今雖也有出兵, 但頂多也不過是打打醬油, 有心無力!
蒙古出工不出力, 達不成牽制之效,僅僅兩面作戰,後金遼鎮自然就有了足夠的力量來應對登萊東江,如此之下,僅僅水師之力,難有太大戰果,亦是必然之事。
登萊東江,雖難有太大戰果,但後金遼鎮那些小舢板也拿登萊東江沒有辦法,可以說是立於了先天不敗之地。
當然,無論如何,登萊東江,乃至朝鮮,皆只是此戰的偏師作戰,真正決定戰爭走向的,還是在那有著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
轟!轟!轟!
自山海關大戰打響,這震天的轟鳴聲就從來沒有停歇過。
兩軍對陣,一攻一守,共計數百門代表著這個時代火器巔峰的紅衣火炮,在這山海關互相對轟著。
很難想象,在從前連最基本的冷兵器都難以做到大規模自產的後金,如今,在這山海關之下,已經是和大明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炮戰!
李修對山海關的防禦,自然是極其用心,自山海關掌握手中之後,李修亦是第一時間將調集了大批火炮軍械,運送至了山海關。
而後登州軍械場建立,產出的火器更是源源不斷供給於山海關。
時至如今,各類小炮且不說,就光是仿製改良的紅衣大炮,山海關城之上,就佈置了近兩百門!
要知道,當初縱使是讓努爾哈赤無功而返的寧遠城,紅衣大炮也不過二十餘門,而當初那場寧遠大捷,紅衣大炮,當為首功!
而後金,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紅衣大炮這種戰爭神器,要等到登州兵變,等到皇太極入關劫掠大明大量的財富底蘊作為支撐,才開始擁有,才讓紅衣大炮這類戰爭神器成為後金攻城略地的神器。
而如今這個時代,後金入關劫掠,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至於登州兵變,在這個時空,毛文龍未死,登州兵變的主導者,還在為大明徵戰,自然也不可能再出現。
但遼鎮的叛變,無疑是徹底填補了後金的這些缺陷。
遼鎮叛變,帶給後金最大的幫助,從來就不是土地與兵力,而是那代表著農耕民族的底蘊。
耕種,工匠,文化……
遼鎮就好似一塊最底層的基石,完美的填充在瞭如空中樓閣一般的後金之中。
如此之下,後金的戰略處境,雖日漸惡劣,但,後金的根基底蘊,卻是徹底穩定。
谷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