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東,亦或者說,山海關,戰爭的氣息已是愈發濃郁,後金遼鎮調兵遣將已久,距離山海關不過數十里的廣寧城早已是重兵雲集。

山海關內外,亦早已是全軍戒備,兩軍對峙之間,戰爭,似乎隨時都將一觸即發。

但對於對峙的雙方而言,皆是心知肚明,戰爭的爆發,決定因素不在這遼東,而是在那大明京城。

對山海關督師趙武而言,戰略防守,是當前的大策,他也不可能主動進攻,掀起戰爭。

而對後金遼賊而言,是趁火打劫的一方,但,趁人之危,自然,要在危的時候進攻。

如今,大明境內雖沸反盈天,但,大明京城那數萬大軍,以及數次將後金摁在地上摩擦的大明秦國公都未有動作,他們,哪裡敢動。

無論是代善,亦或者袁崇煥,都在等,等著京城秦國公的動作變化。

當然,不僅僅是代善與袁崇煥在觀望,在等,如今整個大明天下,事實上,都在觀望,都在等。

若說代善袁崇煥是等著秦國公被這無窮內憂給牽扯住,那如今天下人,所等的,所觀望的,就是如今亂局之下,這位以軍功起家的秦國公,是否還能如從前那般,軍威赫赫,鎮壓天下……

……

靖武元年六月。

自天下沸反盈天,已過去數月。

為無數有心人關注的京城中樞,亦是終於有了新的變化。

天子下旨,以秦國公為帥,統領京軍,轄制天下兵馬,平定天下亂賊。

訊息傳出,天下震動。

縱觀大江南北,沸反盈天之局勢,似乎在這訊息抵達的瞬間,便徹底蒙上了一層陰影。

歷朝歷代,末年之景,大都是以頹弱而亡。

天下大亂,義軍豪傑層出不窮,是歷史發展之規律。

但現如今,大明頹弱嘛?

經數場天下天下震動之大捷,何人敢言大明頹弱!

中樞尚在,強軍尚在,鑄造強軍,書寫輝煌的統帥也依舊存在。

如今天下,誰人不知秦國公之能征善戰,何人不知秦公統帥大軍之驍勇。

縱使在李脩名聲被抹黑得最為嚴重的江南,這一點,亦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任何一個在這沸反盈天的局勢之中,心懷不軌者,面對這樣的存在,又豈能心中不惶恐。

一時之間,原本沸反盈天的局勢,似乎都瞬間平息了許多。

一個個往日叫囂不停的賊寇首領,也立馬低調了起來。

唯一不變的,就是天下人對京城的關注。

都在觀望著,觀望著那執劍而立的身影,他的目光,最終會落在何處……

那鎮壓天下的兵鋒,最終,會撕碎哪個倒黴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