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傻,也不會在有著遼鎮的前車之鑑,明知道是條絕路,還一頭栽進去!

皮島之上,甲冑血漬斑駁,戰袍舞動,毛文龍滿鬢斑白,風霜之意盡顯。

此刻,望著碼頭上那一艘艘滿載物資而來的戰船,毛文龍神色唏噓,滿臉自嘲:“老夫征戰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下東江這點基業,現在,保不住了!”

此言出,一旁東江眾將皆是沉默,登萊水師遊曳渤海,禁海令頒佈,不持登萊令旗出海者,皆視為通敵!一律殺無赦!

短短一兩個月時間,碩大的渤海之上,曾經繁忙的舟船滿載之景,亦是徹底消失。

東江苦心經營的走私網,苦心鑄就的一條自力更生之路,亦是從源頭上徹底被扼殺。

一手大棒,一手甜棗。

這些滿載物資的戰船,無疑就是那秦國公給的甜棗了。

而這甜棗,吃與不吃,他們也沒有選擇,或者說,由不得他們選擇……

“行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咱們,就老老實實聽從朝廷軍令吧!”

毛文龍似乎是看開了,佯裝灑脫:“近來遼賊與建奴都受了災,山海關他們是打不下來的,能動的,也就是隻有蒙古還有朝鮮了!”

“咱們那秦公下了命令,只要遼賊建奴動了,那咱們就得掏他們後路!”

“都去準備吧,好好打上一場,這皇糧,可不好吃……”

皇糧好不好吃,這是一個偽命題。

而對如今的遼鎮而言,曾經招招手便會屁顛屁顛送來的皇糧,如今,卻早已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從古至今,做決策的,皆是寥寥幾個的上層掌權者,但,決策,並不意味著一切。

畢竟,絕大部分決策之時,底層將士,皆是盲目的,跟隨掌權者而走。

但若是這個決策,帶來的後果,不能滿足整體的利益之時,決策帶來的反噬,便會隨之顯現。

如今之遼鎮,亦是如此。

叛離大明這個決定,底層的遼鎮將士,又有幾個是真正知道呢。

待眾所周知,已是木已成舟,誰都改變不了。

但若是叛變,能夠給遼鎮將士,帶來更大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幾個會去在乎叛變這個事實。

但現如今,叛變之後,以如今遼鎮的境地,顯然,不僅沒有給遼鎮兵將,帶來足夠的利益,反而,甚至可以說,是極大了損害了本身的利益。

如此之下,決策的反噬,自然而然,便隨之浮現。

更別說,還有這戰略封鎖之下,李修所安排的各方軍鎮,不遺餘力之挑撥拉攏。

軍心躁動,暗潮滾滾!

便是如今遼鎮的真實寫照!

遼鎮……

何去何從?

未來在哪?

廣寧城頭,袁崇煥眺望著那巍峨聳立,就如一座大山,將遼東與中原隔絕的山海關,久久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