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殿中鴉雀無聲,面對著第一次在群臣面前,徹底展現強勢一面的秦國公,群臣,皆是有些不知所措。

誰也沒想到,不過是一次彈劾,便引得這位秦國公如此大的反應, 甚至完全可以說是徹底撕破了臉皮。

臉皮撕破了,顯然,也就意味著,稍有不慎,規則,會被再次打破。

而眼前這秦國公,無疑是有著打破規則的能力與底氣。

一時之間,剛還叫囂的不少朝臣,心中頓時暗自叫苦不已,生怕被這秦國公提溜出來殺雞駭猴。

群臣如何想,李修並不在意。

他是想對朝堂徐徐圖之,一點一點將朝堂掌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坐視朝臣們再跳起來,再恢復到以前黨同伐異的局面,尤其是, 這被伐的異,還是他自己。

先禮後兵,該說的,都說了, 再跳,那他說不得,就得殺人了!

眼下,群臣懾服,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被迫,目的達到了,也就足夠了。

朝議經此一變,自然也沒了持續的必要,草草收場。

只不過,因這場朝議,因李修的這一番話,引起的喧囂,卻才剛剛開始。

有人說,秦國公此舉,是已經按奈不住野心,要行禍國之舉了,

也有人說,秦國公乃是在表明心態,要行改革之舉了!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但現如今,這份喧囂,除了嘴炮一下,也改變不了事實的發生。

畢竟,若是政事的貫徹,還少不了文官們的輔助,但若只是軍事的話,李修乾綱獨斷,誰也阻擋不了。

一份涉及到數十位參將以上的將領以及多大兩千名骨幹將士的調動,亦是有條不紊的落實下去。

而這,還僅僅是開始。

群臣們,還遠遠低估了李修的動作及決心。

崇禎三年五月,在這一道涉及人員之多,之廣,堪稱本朝之最的調令貫徹落實,又一場朝議上,秦國公再次向天子遞交了一份奏本。

武院招學!

如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武院招學,這一次,和那道調令一樣,也非侷限在李修的一畝三分地,而是面相了整個大明軍隊體系。

換句話說,按這封奏本的意思,未來,大明任何一個將士的升遷呼叫,無論功勞多大,皆需透過武院培訓,亦或者進修。

這一奏,其背後蘊含的意義,朝臣們又豈會看不出來!

天下將門出武院!

這一奏若是落實,武院之地位,將直線提升,堪比六部!

而落實之後,對這天下,意味著什麼,更是清晰!

顯然,這一奏,是緊接著那一道調令而來。

一環接一環,這位以戰功起家的秦國公,在受命危難,輔國理政後的第一把火,明顯,是要燒在糜爛的大明軍隊之上。

誰都看得出來,這一招接一招,皆是朝著大明軍隊落下,秦國公欲整頓軍務的心思,已是擺在了明面上。

“再過段時間,就應該是清查各地衛所軍籍黃冊了吧……”

孫府花園,工部尚書李邦華望著水中游蕩的魚兒,幽幽出聲。

一旁孫傳庭輕笑一聲,隨手將手中魚食拋下。

“派心腹之將接管兵權,精幹兵卒構鑄骨架,如此,便足以穩住形勢。”

“武院招學,無疑是對這一步,進一步延伸。”

“再往後,就是孟暗你所說的,清查各地衛所軍籍皇冊!”

“以秦國公曆來的行事作風,到時候,無疑是少不得一場腥風血雨!”

說到這,孫傳庭抬頭望了一眼天空,神色顯得有些複雜:“說起來也可笑,被世人稱之為禍國之賊的人,卻是唯獨在真真正正為國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