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李修現如今,也沒有太多精力去關心朝政以及各地的所謂輿論。

一場大戰,一場跨越了漠北,漠南,遼東,三地,且調動兵力超過數十萬的大戰, 其收尾之事,堪稱繁瑣至極, 而這一切,本該是天子操心,現如今,皆需要他操辦。

一場接一場的大捷,註定會造就一大批有功之臣,也註定會讓凋零的勳貴集團,徹底壯大!

李修這一次,亦是準備徹底藉此重鑄大明勳貴集團!徹底完成對大明政治生態的改造!

完成之後,大明文官一家獨大的局面,將徹底被打破!

對這一點,奉天子遺詔參與其中的孫傳庭……無疑是心知肚明的。

自天子駕崩後,李修手中的每一封軍情總結,皆是會命人送往兵部衙門一份。

時至如今,這一場堪稱大明數十年未有的大戰,在兵部官員,以及眾朝臣眼中,亦是隨著這些軍情戰果總結,而漸漸豐滿,漸漸清晰起來。

事實上,縱使不清晰,戰功,亦是毋庸置疑。

畢竟,漠北,漠南,再至遼東,這一場場戰爭,便已說明了一切。

如今,只不過是用毋庸置疑的戰功,來換取朝廷的封賞。

內閣衙門,孫傳庭望著手中這一冊冊的戰功匯總,神色亦是顯得無比之複雜。

就憑藉眼下這些戰功的存在,還有秦國公的坐鎮,這一次封賞,勳貴集團,無疑將事實意義上的壯大,也將徹底打破朝堂文官獨大的局面。

若就本心而言,對這種局面,他是樂見其成的,哪怕他是文官。

開國輔運,鑄就了勳貴這個團體。

奉天靖難,亦是進一步將勳貴這個團體壯大。

而之後,隨著國家承平,直至土木堡之變,勳貴這個團體,亦是徹底喪失了與文官分庭抗爭的資本。

而之後,文官掌權,國家總體戰略呈收縮之勢,文貴武賤的局面,亦是徹底定型。

縱使有萬曆三大徵這種宏偉戰爭,但奈何一切,皆是在文官的主導下,如此,也難以給勳貴集團帶來真正的改變。

也正是因為勳貴的落寞,文官的獨大,才造就了朝廷的群魔亂舞,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黨同伐異,紛爭不休!

如今,秦國公用毋庸置疑的輝煌重鑄勳貴,一個正值能打敢戰的勳貴團體,對如今內憂外患的局勢,對文官黨爭不休的局勢,顯然是件好事。

他所擔憂者,只在於鎮北侯,在於如今輔國理政,大權緊握的秦國公!

“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還是黃袍加身……”

“亦或者……挾天子以令天下……”

微喃自語,被經過之兵部官員所耳聞,這官員亦是神色大變。

被旁人所聽,孫傳庭倒也沒有什麼驚慌之意。

這不僅僅是他的擔憂,滿朝文官,不管打著什麼旗號,又有幾人沒有他這般擔憂。

若是可以,他甚至想當面問一問秦國公。

不然,他心難安!

這天下的心,也難安!

可……

孫傳庭卻是突然一笑,他的心安不安又如何,這天下的心,不可能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