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公府上,李修翻閱著錦衣衛送來的一封封密奏。

這些密奏,無疑代表著朝野輿論的真實風向,從京城朝野的輿論走向,顯然便可看出大半個天下的輿論風向如何。

當然,江南是個例外。

江南乃東林士紳老巢,而東林,如今已經差不多被排擠出了朝政中心,如此,京城輿論如何,自然影響不了江南。

當然,江南,也影響不了京城。

也正因為如此,江南一地,輿論風向早已沸騰,堪稱徹徹底底的群魔亂舞。

只不過,如今之朝堂,也沒幾人在乎東林的自嗨,統治階級健全,中樞權威經數場大捷,正值威勢盛隆之際。

中樞才是一切,至於權利爭鬥的失敗者,誰會在乎!

甚至,縱使如今朝臣們在李修的壓迫下,已然喘不過氣,也沒幾人願意去與東林聯絡共謀。

畢竟,東林掌權之時,對不屬於東林的朝臣打壓,可比閹黨要兇狠得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經朱由檢與李修的數次清洗,如今之朝堂,有為之士,亦是佔據了主流。

這些人,對東林那套,顯然不感冒,

而李修, 對東林, 更不感冒。

畢竟,他要重整大明,江南的富庶, 是必不可少,且不容有失的一環。

而要得到江南的富庶, 要讓江南的富庶為他所用, 東林這個代表著江南士紳豪商的利益團體, 同樣是避不開的阻路巨石。

任何事情,涉及到利益, 就註定不可能妥當解決……

既然註定要動刀子,他對江南的輿論風向,自然並不在意, 畢竟, 刀子一動, 那他更不知道會被抹黑成什麼樣……

但京城輿論走向, 他卻不能不在乎。

他掌大權,就少不了中樞百官的協助。

“諸葛亮, 趙匡胤,曹操,董卓……”

李修隨手將手中密奏放下, 亦是喃喃自語一句。

四個名字,亦是足以徹底代表朝野的輿論風向。

天子遺命, 他大權在握,輔國理政, 儼然已成事實,不可能改變。

京城百官, 再不甘,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這般情況下,輿論風向自然不可能如江南那般群魔亂舞,對未來的擔憂,儼然佔據了大多數。

但很是顯然,只要他大權在握一日,就註定了,群臣的擔憂,不可能消除。

思緒至此,李修卻是驟然一愣。

現在,朝野憂慮,制衡與阻力重重。

但……很是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制衡與阻力,註定將愈發微弱,乃至於消失不見。

到那時候,真正的大權在握,徹底的將大明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