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自然看得出,現如今這局勢,嘴炮沒有任何意義,若是此戰鎮北侯贏了,是必然會對遼鎮秋後算賬的,到時候,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就行。

若是輸了……

遼鎮,依舊是遼鎮,嘴炮再多,也傷不了遼鎮絲毫。

相比較朝臣們的不確定,忐忑不安,只能坐實局勢發展,對李修這個此戰的策劃實施者而言,這一切,雖有超出預料的意外,但總體而言,還在掌控之下,倒也無需太過憂慮。

塔山能不能守住,他並不確定。

但,撐到他解決漠南的這蒙古後金聯軍,在李修看來,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有一點,是後金與遼東那些賊子絕對沒有想到的。

那就是,在戰爭一開始,李修就對遼鎮保持著警惕,嚴順一部,從京城,到遼東,一路上磨磨蹭蹭,行軍速度極慢,如此情況之下,大批的軍械糧草,皆是隨軍而行。

如此情況下,現如今雖被圍困,但僅僅是隨軍攜帶的糧草,供應京營大軍一兩個月,還是沒有問題的。

一兩個時間,已經足夠他解決漠南這支後金蒙古聯軍了。

一旦他掃平漠南,只要遼鎮不撕破這最後的臉面,舉鎮叛變,那大明對後金的戰略優勢,將註定是必然。

後金對塔山的圍困,也註定將會無疾而終。

不過,有了遼鎮這一次膽大包天的行為,對遼鎮的節操,李修實在不敢再抱絲毫希望,這也是為何他下令趙武,命其掌握住山海關的最重要原因。

只要山海關握在手中,待他這邊將漠南平定,遼東這邊,是遼鎮舉鎮叛變,還是塔山大軍全軍覆沒!

不管亂成什麼樣,也能將影響鎖死在遼東這塊地方,不至於糜爛天下。

當然,若局勢最後真的演變到了那個地步,這場戰爭的戰略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已經可以算得上失敗了,甚至,就整體戰略局勢而言,是惡化了!

帥帳之中,凝視著眼前懸掛的大明乾坤圖,李修眉宇之間,亦是難掩憂慮之意。

若真演變到了那個地步,遼東走廊,這條對後金來說,可以稱得上不可逾越的天險,將成為坦途。

如此之下,後金又豈會費勁心機還去繞道蒙古,那定會是死磕山海關,畢竟,山海關之後,就是一片坦途,距離京城,也不過數百里,且,無險可守!

對後金鐵騎而言,那可比繞道蒙古,跨越鞦韆裡,面對無數艱難險阻,要划算不知道多少!

而且,山海關,現在還不是完全被他所掌控,遼鎮,在山海關,亦是囤積了重兵!

“山海關,必須要掌握住……”

喃喃自語一句,李修往椅背一靠,全身癱倒,揉了揉額頭,疲憊之色,亦是難以抑制,他所要面對的,可遠不止這些。

縱使山海關握在手中,但原本無需他理會,任由遼鎮扛著的後金兵鋒,將全部需要他扛著。

驅虎吞狼之策,將於親自下場並行,這無疑,又是超出了他的謀劃。

畢竟,他掀起此戰的最終原因,就是為了天子駕崩後,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外部戰略環境,能夠讓他安心整頓大明內部,穩固局勢。

而現如今,這般變化之下,無疑是內憂外患,盡皆俱在,天子若無恙,有天子坐鎮中樞,穩定局勢,他統軍平定四方,這些憂患,再洶湧,也吃遲早能一個一個的解決。

可,天子又還能撐多久?

若天子駕崩,幼主即位。

那才是真正的沸騰之時!

歇息片刻,思緒收攏,李修強行將心中那濃濃的憂慮壓下,將注意,再次匯聚在眼前的漠南戰局之上。

路,他已經選擇了。

再艱難,也只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人活一世,無愧於心,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