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朝堂之上,便有不少言論冒出,說什麼大戰當前,待勇衛營歸京,需將勇衛營編入作戰序列,統一號令,統一指揮。

如此之言論,朱由檢自然是理都不會理。

雖說,統一號令,統一指揮,是一件好事,但他可是太瞭解這些朝臣的心思了,他敢下旨讓勇衛營聽從朝臣的指揮,他們就絕對敢把勇衛營當炮灰葬送掉!

如此一舉兩得之事,他朱由檢都想得到,這些老狐狸又豈會想不到。

顯然,這場戰爭,還未正式開始,大明朝廷,儼然就已人心不齊,甚至於,連號令都難以統一。

事實上,這一點,李修亦是忽略了。

他忽略了朱由檢對他唯一倚仗的兵權看重程度。

而這一點,李修卻是恰恰相反。

戰爭的傷亡是不可避免,此戰,他要打出風采,就必須選擇最艱難的打!

要打出想要的戰果,就必須面對後金最凌厲的兵鋒!

只要他贏了,勇衛營殘了又如何?

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而就在李修還在緊趕慢趕朝京城而去之時,努爾哈赤的兵鋒,亦是徹底撕開了大明朝廷的遮羞布。

崇禎元年十月初,努爾哈赤率軍十萬餘,分兵三路,從喜峰口破關而入。

大明洪山口參將,漢兒莊副將率軍援之,兵敗而亡。

潘家口守備金有光,大安口守備張之明,遊擊將軍趙天福……諸多明將望風而降,搖身一變,從大明邊軍,成為後金之將,替後金鎮守後路,鎮壓軍民,強令剃髮!

天子所下的各城各將死守的旨意,在這糜爛的大環境下,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當然,這也是正常,畢竟,九邊之雄之險,唯薊鎮也,但,九邊之窮之爛,也當以薊鎮為首。

後金的崛起,遼鎮的壯大,吞噬了太多本該屬於薊鎮的資源。

是以,後金大軍入關,可謂是暢通無阻,攜裹著大明邊軍兵將,兵鋒直逼遵化重鎮!

這一次,已然和歷史上有所不同,在遼東後金兵鋒的威逼之下,袁崇煥儼然不敢動彈一下。

故而,這個時空的遵化城,也沒了遼鎮精銳的支援,當然,歷史上的那次支援,反而是個悲劇。

當然,遵化也不是沒有支援,在確定後金從喜峰口入關後,朝廷亦是急令密雲等地邊軍兵將,以及山西宣府等大軍進駐遵化城中,而遵化城中,更是早已準備了數量不菲的糧草。

而且,在朱由檢的強行推動下,錦衣衛亦是早已在城中搜捕後金細作,嚴防死守。

如今的遵化重鎮,無疑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已然足以一戰。

努爾哈赤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多次親筆書信招降,卻被斷然拒之。

是以,在後金兵鋒抵達遵化城外一天後,在努爾哈赤的軍令之下,後金入關大軍,亦是開啟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攻城戰。

而這場戰爭的爆發,無疑也是吸引了朝野上下的注意。

其他各地勤王兵馬,正在趕來途中,只要遵化能夠守住這段空窗期,那麼,就意味著,朝廷有足夠兵力與時間。

到那時候,不管是支援遵化,亦或者強化遵化之後的薊州防禦,皆是綽綽有餘。

如果遵化不能守住,那後金兵鋒,將直達薊州,威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