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來,我的時間可就充裕了……”

聽到這話,二娃子也不禁點了點頭:“也對。”

說完,二娃子才再次看向李修:“修哥,你也別操心了,咱們準備了這麼久,俺就不信,還有誰能擊敗咱們勇衛營!”

“現在說這話還早了,勇衛營,距離真正的精銳,還遠著呢!”

李修擺了擺手,漫步在這堆積如山的糧倉之間,目光卻又不禁定格在了系統面板上,那隱隱約約,模糊不清的痕跡猶存,定格片刻,系統面板,才緩緩隱去。

李修不知道的是,時至今日,朝堂之上,竟還為後金是否會入關,展開了一場堪稱激烈的爭執。

而起因,則是因遼鎮快馬送至朝堂的一封緊急軍情。

努爾哈赤起兵十萬,再次圍攻寧遠,寧遠危急!

如此之軍情,一入朝堂,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如此情況下,李修那一封奏本,自然又被好事者翻了出來,又是一輪批鬥。

但這一次,經過李修和朱由檢那麼長時間的鋪墊,總算是產生了一點成效,面對這這儼然又席捲而起的批鬥之聲,卻有部分大臣卻是持反對意見,認為是後金故擺迷陣,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舉。

兩方論調在朝堂上針鋒相對,雙方各持一辭,誰也不讓誰絲毫,而隨著時間推移,一場不亞於當初討伐李修時的風暴,亦是席捲了整個朝堂。

只不過正如李修當初預想的那般,事實上,如今的朝堂,縱使後金入關的事實擺在面前,能夠應對的策略,也少得很。

正入歷史上的那般,後金在皇太極的率領下,繞過遼鎮破關而入,就跟在自家後花園一樣!

爭論起不到太大意義,故而,最終,不知不覺中,矛頭卻是對準了已然升任薊遼督師的袁崇煥。

所謂薊遼督師,總督遼薊兩鎮,明確的說,後金的任何動作,他都有不可逃脫的責任。

縱使後金繞道破關,也脫不開薊鎮這個地方。

故而,後金有事,找袁崇煥準沒錯。

於是乎,朝堂上下,默契的看向了這位薊遼督師,袁崇煥。

這下,可是苦了袁崇煥了。

他雖未薊遼督師,但他的根,可是在遼鎮啊!

遼人遼土,遼東將門,他早已深陷其中,雖說,他也覺得李修那一封關於後金的奏本,極其有道理,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他那幾個兒子,可都是雄心勃勃之人,不可能老實得起來。

但,知道歸知道,但若是他要犧牲遼鎮的利益,去整頓薊鎮……這怎麼可能!

遼鎮這些人他們不去割薊鎮的肉就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割肉給薊鎮?

但一想到後金若是繞道入關的後果,袁崇煥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是薊遼督師,後金一旦繞道入關,這口天大的黑鍋,無論如何,都得扣在他頭上!

思來想去,一封奏本亦是火速送至朝堂。

其大意就是薊鎮需要整頓兵事,需要朝廷增派糧餉良將,並且信誓旦旦的保證遼鎮絕不會出問題,唯一擔憂的便是薊鎮空虛,無力御賊。

總之,先不管那麼多,先把責任推出去,萬一後金真的入關了,他也算是盡了提前預警之功,也是提前提出了建議,至於接下來的,那就是朝堂的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