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推演(第2/2頁)
章節報錯
縱使有小部分有識之士,可在這黨同伐異的大勢之下,也難有絲毫作為!
家國家國,家在前,國在後!
國家大事,在個人與朋黨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這便是如今大明朝堂的普遍現象。
就好比李修上奏的那封奏本上,應對後金繞道破關的最直接方法,那就是加強改善薊州鎮軍備。
事至如今,朝堂雖有就此事商議,但一旦牽扯職位變動,糧草軍餉這些問題後,商議就成了無止盡的扯皮。
一直到現在,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如今東林與閹黨紛爭再起後,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後,僅有的雷聲也都沒了……
至如今,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可能性,也已然趨於無!
畢竟,如今薊鎮的情況,李修還是無比清楚的。
糧餉長期拖欠,兵將素質低下,士氣軍心近乎於無,要塞城防年久失修。
再加之長期駐邊的原因,更是少不得撈偏門,如此更是與蒙古草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如此模樣的守備重鎮,又如何能擔負起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重任!
至如今,李修已經沒了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想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後金,在這場戰爭中損兵折將,而非歷史上堪稱大勝的瀟灑離去!
而想要達成這一切,他所能倚靠的,只有勇衛營。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得朱由檢的支援。
但,對於這場戰爭而言,朱由檢能夠提供的支援,微乎其微。
畢竟,朱由檢登基時間太短,徒具天子名義,對朝堂,根本沒有太大的話語權,目前的朱由檢,在朝堂之上,更多的,是在觀政,而非施政!
事實上,每一個繼任天子登基,在最開始,也是處於這個階段,當然,若是那種當了太子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嫡系力量遍佈朝野的那種,自然不同……
當然,某種程度上,朱由檢的全力支援,對李修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事至如今,縱使有李修那一封奏本的提前預警,朝野上下,對此事的態度,也大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但朱由檢,自奏本至其手中,其深信不疑,且毫無保留盡其所能的支援,才是李修最大的底氣。
說來也可笑,在以前,李修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他所做的一切,也不過都是為了自己能在這個時代,更好的立足,甚至,他日天變,染指神器。
可造化總是如此之弄人,讓他遇到了朱由檢,更造化弄人的是,因他的到來,朱由檢竟提前登上了天子寶座。
一步一步,便走到了如今這個程度。
尤其是自朱由檢登基以來,近乎毫無保留的信任與倚仗,著實一點一滴的改變了李修的諸多想法。
君不負臣,臣亦不負君。
不亂世爭雄,問鼎神器的話,那若能達成一段力挽狂瀾,君臣不負的佳話,亦是不錯。